國際大體聯5月15日宣布,經國際大體聯、中國大體協、成都大運會組委會協商確認,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定于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舉辦。
圖 |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源嘉楠)
舉辦重大國際賽事對一座城市意味著什么?在國際奧委會副主席、成都大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于再清看來:“對成都而言,辦好大運會這場大型綜合性國際運動會是考驗、也是契機,為這座城市提供了各方面提檔升級的好機會。”
圖 | 四川川投國際網球中心(源嘉楠)
自2019年7月14日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將國際大體聯會旗移交給成都起,這座城市就正式進入了“大運時間”。成都以舉辦大運會為重要契機,堅持“謀賽就是謀城”,世界賽事名城面貌煥然一新。
體育運動新風尚
成都總是給人以火鍋、麻將、蓋碗茶的悠閑印象。而隨著體育賽事的拉動,越發完善的體育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令參加體育運動、觀看體育賽事成為這座城市居民周末休閑的新選擇。成都公園城市的品質與能級不斷提升,從滑板、籃球這樣的“陸上運動”再到皮劃艇、槳板沖浪這樣的水上運動,這座城市正迸發出新的運動活力。
天府綠道積極引入各項賽事,為市民提供近距離參與體育賽事的機會。2019年世警會期間,慢投壘球、山地自行車障礙賽項目在桂溪生態公園東西區舉行,吸引了上萬名觀眾。此外,錦城湖公園還舉辦了2019天府綠道SUP國際槳板公開賽,吸引到300余名中外槳板高手與愛好者參賽,讓市民不斷深入各項新潮的運動賽事。
體育經濟新氛圍
一個城市體育發展的歷程,就是經由城市體育產業發展不斷帶動、推進城市更新的過程。對成都而言,“以賽謀城”,有序推進城市更新,發展體育經濟,能有效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成都世紀城片區和中和片區之間的江灘公園,在經過全面景觀綠化改造、體育設施升級之后,從原來“人跡罕至”的河濱濕地華麗變身成為了充滿時尚和年輕元素的潮流地和成都發展體育經濟的“新名片”。滑板運動場旁的“全川最大沙灘+高品質無邊界泳池”更是成為了成都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在完善體育產業布局,發展體育經濟的過程中,成都突出點位特色,將城市體育空間由原來大規模集中改造,轉向小規模、精細化、常態化有機更新,充分激發了城市的體育活力。營造濃郁體育經濟氛圍的同時,也不斷重塑著這座城市的“體育經濟地理”。
體育產業新勢能
東安湖體育公園、鳳凰山體育公園、天府奧體城等一大批現代化體育場館的建設,更將匯聚優質體育資源,打造體育經濟的“橋頭堡”,為體育產業的未來發展積蓄動能。
東安湖體育公園,一面是成都“東進”戰略的重要支撐點,一面是成都大運會主場館的配套建筑,其中作為東安湖首景的東安閣,更是由國內一線文旅規劃設計機構華采堂負責總設計,盡彰表達天府文化的深厚底蘊,詮釋中國古建筑之璀璨華章。無論從中國經典建筑文化的傳承來說,還是從“未來成都市文化新地標建筑,國際對外交流和展示中國、四川文化的新中心”的定位來說,都意義非凡。一閣一館相望相攜,將為成都“賽事名城”的營造、體育產業的發展積蓄文化底蘊、釋放產業勢能!
“體育場館營造出的是一座城市健康的氛圍。國際化體育場館的建設是推動城市功能品質快速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會極大地帶動周邊發展。”——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技術顧問張汝棟。
圖 | 成都大運村(源嘉楠)
舉辦重大國際賽事給成都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在于生活方式的轉變和體育經濟的勃發,它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路徑。如何通過大運會等一系列重大國際賽事進一步釋放城市發展機遇,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進經濟更高質量發展,這正是成都“以賽謀城”,積極舉辦大運會等國際賽事的要義所在。
一場全民參與的大運會預熱行動,折射出成都始終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高點起步、全面動員,堅持“謀賽”與“謀城”相結合,高標準打造世界賽事名城,向全世界呈現一個彰顯天府文化獨特魅力的公園城市、休閑之都的城市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