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文化發展集團:響應成渝雙城記,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再添新地標!(李莊古鎮&東安閣)
十四五開局之年,川渝推進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如火如荼。
“古渝雄關”朝天門、“花重錦官”太古里。
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旅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表示:川渝兩地歷史同脈、文化同源、地理同域、景觀互補,互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是西部文旅的“雙核”。以成渝兩大中心城區為依托,全面提升中部區域文旅產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兩地攜手“一盤棋”推進白馬發展文旅業,必將產生 1+1>2 的效果。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讓文旅先行,是一招妙棋。
當前,川渝兩地這些即將建成的文旅項目,也將參與到“雙城”時代中,成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新地標。
——李莊古鎮——
李莊古鎮,位于川黔渝“金三角”旅游腹部地帶,一千五百年時光鑄就了萬里長江第一鎮美譽。作為中國抗戰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重慶、成都、昆明、李莊)之一,堅持文化抗戰的四川李莊,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地”。是中國八大文脈匯集之地、中國建筑界的搖籃和圣地、中國古建營造技術保護與發展學術論壇永久會址,以及抗戰時期的文脈傳承之地。
李莊古鎮先后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試點鎮、全國首批特色小城鎮。
2020年 3 月,李莊古鎮總投資 11.97 億,啟動升級改造建設,并由四川白馬文化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核心子品牌、國內一線規劃設計機構、全技術綜合服務商華采堂對李莊古鎮進行建筑規劃設計。白馬文化集團在為景區古建筑、文化舊址、人文街區、文化景觀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的同時,亦為小鎮重新拾起那些曾經被遺忘的光輝歲月和記憶。
李莊古鎮•古鎮核心區
扼三江之要俯攬荊吳八百鎮,承六同遺風緞衡巴蜀兩千年”。古鎮核心區域的改造設計將遵循原有歷史文化價值細節風貌,按照修繕、翻修、改造3個等級進行。白馬發展集團力求最大程度“修舊如舊”,保護古建筑群落原本風貌,最大限度保留好李莊味道。
圖/羊街文昌宮效果圖
圖/老場街局部效果圖
與此同時,古鎮核心區域的李家院子、周家院子、楊家院,大夫第、可頤園等院落。景區管委會規劃將這些院落打造成精品民宿,同時植入新興業態,最終實現“一花、二黃、三白”留住游客的胃,一圖一書一手禮讓游客帶走李莊的情。
圖/同濟大道五糧液鳥瞰圖
李莊古鎮•月亮田景區項目
月亮田景區是由現在的同濟大道、鹽李路和長江圍起來的一片三角形區域,占地約1046畝,是李莊新增的一個景區。整個景區以李莊文化抗戰紀念館為核心,周邊配套營造人文街、月映荷池、田園景觀、梁林舊居等景點。改造升級后的李莊,將會全新亮相,屆時,古老小鎮的風韻和文脈高地的獨特魅力將得到全面展示。
圖/月亮田水街鳥瞰
李莊古鎮古鎮核心區及月亮田景區總規劃師施飛:李莊是萬里長江第一古鎮,也是大師學者的第二故鄉。此次改造既要挖掘文脈,又要展示李莊民俗和特色,讓李莊更好玩、更好看,讓李莊真正成為文化抗戰、休閑旅游目的地。
在月亮田的規劃設計中,華采堂薈萃李莊抗戰文化,以中國李莊文化抗戰紀念館為核心,周邊配套營造學社舊址、月映荷池、游客休閑接待區、梁林舊居等景點。
總體布局上,為彌補古鎮區域山水田園風光方面的不足,月亮田景區以水為牽引,以山為輔助,引入多元化的自然景觀,巧妙地利用“引水造湖”等手法,在景區中間規劃大片的田園景觀空間,并引入一個月中不同月亮形態的立意,上弦月、下弦月、圓月、殘月、各種月之形態的水田,都在月亮田景區可游可賞。
建筑風格上,華采堂從李莊古建筑中提取文化,將料峭屋檐、精致磚雕、百鶴祥云窗紋等建筑符號化作具象化的元素,詮釋出李莊古鎮的濃厚文脈。并結合當今特色小鎮領域中的新理念、新技術,遵循古建筑的傳統工藝和材料,對所有古建筑材料做舊處理,以此彰顯歷史文化,力爭創造具有李莊古鎮特色的建筑風格。
圖/月亮田局部鳥瞰
據了解,李莊古鎮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400萬人次,節假日高峰期日均接待量為2.5萬人次。因此,硬件上的改造提升是李莊古鎮創建國家5A景區邁出的第一步,如何讓游客的一日游變為深度游,將從這次的升級改造過程中找到答案。
—— 東安閣 ——
眾所周知,世界大運會(因疫情原因,延期至2022年)舉辦地花落成都,而大運會的各個體育場館及相應配套建筑的建設也正如火如荼地推進。
東安閣是東安湖體育場館區域內的重點配套項目、2022 年大運會的國際會客廳,同時也是構成“東安十二景”之首——“東閣望川”的標志性建筑,是蜀川勝景在公園城市的延續、歷史文化在未來之城的表達。
一閣包羅巴蜀地區上千年的人文歷史,匯集成都當代的生活方式,凝結未來之城的偉大愿景,集休閑、觀光、娛樂、人文于一體,薈萃四川文化,展露蓉城風采。年前,東安閣經過招標大選,最終選定了國內一線文旅規劃設計品牌、夜游設計領先者、全技術型綜合設計提供商華采堂主導東安閣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燈光設計。
而作為東安湖公園十二景中的第一景,東安閣在東安湖畔是“別樣”的存在,她不僅建筑風格獨特,融合有川西古建筑以及經典唐風色彩元素,更是與成都大運會主場館的“太陽神鳥”交互呼應,古風、科技、現代、自然在這里和諧共生,打造出現代成都的盛唐勝景。
據了解,東安閣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05萬平方米,基座層兩層,基座以上三層,建筑高度從負一層至寶頂約50.8米,取自“龍泉驛從命名到名揚世界,走過508年時光”之意。
室內設計
作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歷來是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是成都人最驕傲的榮光。千百年來,這里既傳承著燦爛輝煌、弦歌不輟的巴蜀文脈,又書寫出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錦繡畫卷勾勒巴蜀壯闊山河,腳踏蜀道,穿越古今;雕梁畫棟薈萃蓉城古今風采,蜀錦芙蓉,耀耀生輝;穹頂藻井瑰麗綺美,令人沉醉,古建新韻的藝術魅力蓬勃而出。
窗外美景如畫,室內風光如詩,一幅壯麗的蜀山畫卷在眼前鋪陳開來,展現山河無限壯美。東安閣,薈萃成都人文藝術之精華,盡展天府之國的富饒壯麗。
建筑設計
東安閣主體采用鋼架結構和包銅工藝,氣魄宏偉,嚴整開朗。以純銅澆鑄的瓦、脊、斗拱、柱、枋、欄桿、窗等構件,既秉承了傳統建筑古樸典雅的風格,又展現了銅工藝極高的觀賞價值,讓人們欣賞到現代最精美的古建工藝。
遠看,是秉承中國傳統建筑特色,打造出的壯麗厚樸的高閣;近看,懸魚鴟尾精雕細琢,古樸典雅;精美斗拱陳列其上,恍若天成;雕花門窗黃銅澆鑄,精致絕倫,集中國古典閣樓藝術之大成!
在建筑中,銅所具有的獨特的自然原色、厚重質感,可有力彰顯出建筑之高貴。可帶來美學層面上的古樸的藝術感染力,尤其是運用到古建筑中,更能表現古建筑風貌的深厚意蘊。鋼骨銅身的厚重與恢弘,正是東安閣對巴蜀文化、大國氣度的表達。
建成的東安閣,將以飛閣流丹、碧瓦朱甍的壯美高閣形象,展現中國古建閣樓的巔峰建筑藝術,融匯千古巴蜀文化,給全世界展示“天府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