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申遺成功帶來的福祉無疑是巨大的。這意味著河南政府和人民愿為全人類承擔保護世界遺產的責任,同時也激勵和啟迪著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申遺成功后,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合理開展旅游,傳播中國文化,也是世界遺產的功能之一。
文化旅游的提升拉動作用從中國其他世界遺產地“申遺”前后旅游人數的對比中,可以清楚的看到。2004年7月1日,在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遼寧省的五女山山城、沈陽故宮、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使得過去只在省內擁有一定名氣的文化遺產,四海皆知。桓仁五女山山城被列人世界遺產名錄之后,很快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形成世界遺產旅游熱線。據有關部門統計, 2005年,桓仁縣接待國內外游客首次突破100萬人大關,創旅游收入5.4億元,比5年前增長了8.3倍。僅旅游收入已經占地區總產值的15%,一躍成為全省旅游大縣。
2006年,太極拳被列入中國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自2007年分別被中國民協和中國武協命名為中國太極拳發源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以來,在太極拳傳承保護、推廣普及、產業發展、人才振興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創新發展。目前太極拳已成為焦作市中招考試必考科目,并納入溫縣中小學教育必修課程。
太極全域劇場也在此次申遺活動中大放異彩。其以“印象·太極”演出為核心,通過將演出劇場周邊的展館、太極文化展示點等加以戲劇元素進行重新編匯,從而與演出呼應,形成聯動表達,帶給游客優質的沉浸式體驗。
印象·太極劇場高18.2m,總建筑面積為1715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91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建筑配套完整,每場演出可容納約1200余名觀眾。演出內容由擅長沉浸式演出的知名導演團隊精心打造,將極具現代感的浸沒式戲劇與傳統的太極理念進行結合,游客在觀演中深度參與互動體驗,感受陰陽、方圓、融合、平衡的身心靈凈化。印象·太極劇場力爭2021年下半年進行公演,進入正常運營階段后,每天演出不少于3場。
2020年對于“印象·太極”劇場來說可圈可點:繼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主導設計的中國陳家溝“印象·太極”劇場項目獲得世界建筑新聞網大獎WAN Awards(World Architecture News Awards)銅獎、2020國際建筑獎(IAA)等國際大獎之后,借太極拳申遺成功東風, “印象·太極”劇場再添世界名片,作為世界文化旅游品牌,助力太極拳文化的全球傳播。太極拳蘊含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淡化競爭和睦相處的交往智慧,倡導互利共贏的價值觀念,也將孕育在演出內核之中,在全球跨文化傳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