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青海湖,初心啟程
11月3日,諾貝爾與來自全國的十位設計師,跟隨《國家地理》攝影師于青海湖出發,正式啟程。
經日月山,過倒淌河,青海湖的景致慢慢從山之彼岸延伸過來。車子行駛于繞湖延伸的G109國道,從這里可以一路通往拉薩,而我們從“2100公里”標志處右拐,筆直地直插湖心。
遠處的風刀從云端刮下,游歷大湖雕刻出一道道波浪的紋理,沾染了陽光與風的土壤如環流般圍繞著青海湖,我們走在這條環湖之路上,將陸地喧囂放在身后,慢慢走在自然遼闊世界,尋找大自然最美紋理之路從這里開始延伸……
02 茶卡鹽湖,造物主的浪漫
車隊一路行經湖岸、草原、埡口、戈壁來到茶卡鹽湖。我們不能親自感受板塊運動形成青藏高原的過程,也無法見證鹽湖因構造隆起而變化的狀態,但自然的神奇在于,茶卡鹽湖脈絡之美,竟讓我們產生了對那遙遠宏大地質運動的想象。
奔襲千里,只為一眼歡喜。天空之鏡下,淺水的清涼直沁心底,我們深吸一口氣,記錄下抹鑲嵌于雪原的紋理。
03 神秘莫測艾肯泉
重走古絲路,穿越昆侖山,我們沿著西北大環線行駛過大半路途,發現神秘艾肯泉。在這里,高空俯瞰,泉水咕咕翻涌,紅褐色、鐵銹色,自然筆墨精妙,用長年硫磺沉淀繪制出斑斕的紋理與色彩。
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浩瀚宇宙,期待未知之美時,是否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事?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大地上,仍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觀景象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感受。這一次,我們在艾肯泉帶你感知自然變幻莫測之美。
04 獨一無二的水上雅丹
世界上已發現的絕大多數雅丹地貌,都存在于極度干旱的區域,而就在我國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邊緣,有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水上雅丹。
烏素特雅丹西臨一里坪,東連馬海,在大柴旦行委以西約240公里的東臺吉乃爾湖和西臺吉乃爾湖之間的鴨湖,這里本來沒有水,有年山洪暴發,發源于昆侖山的那棱格勒河河水改道,淹沒了這片區域,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
泥土在千百年的時間里堅定自己,經過風化作用形成了像石頭一樣堅硬的質地,成為藍色湖泊中形態豐富多姿的雅丹,我們在此佇立,感觸于漫長歲月帶來的杰作。
也許風和流水可以帶走疏松的沙土層,但卻無法作用于堅硬的泥巖層,如同諾貝爾瓷磚始終追求更好、精益求精終成行業引領者,堅定,就是成就獨一無二的最好方式。
你見過什么樣的自然?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連綿不絕的山脈,還是駝鈴悠悠的戈壁?
在這次尋紋之旅中,諾貝爾瓷磚挑選了一個特別的合作伙伴——被譽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雜志媒體、堪稱“媒體行業模范”的國家地理。自創刊以來,國家地理致力于以獨特視角、高質量影像、真實故事,詮釋科學探索世界的精神。
懷著對美的熱愛和對未知的向往,諾貝爾和國家地理回本溯源,真實記錄在大西北的發現,帶領著人們探索自然紋理之美,看見自然另一面,刷新大眾對中國壯麗河山的認知。諾貝爾像一個探險家,走進自然秘境,去發現更多的紋理之美。而諾貝爾之于消費者,則更是通過精益求精的科技力量,讓更多人發現、感受生活之美。
無論是跨界國家地理溯源自然和探索紋理之美,還是與設計師一同汲取自然色彩靈感,諾貝爾瓷磚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將自身在自然中沉淀的“探索精神”打造成品牌價值符號,并以此和消費者形成價值共鳴,和每一個消費者一起,精益求精,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尋紋記是諾貝爾瓷磚與國家地理探索“美”的第一步,我們探索、發現自然紋理之美,采集自然紋理激發設計靈感。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解構自然紋理,與產品融合,運用創新科技開發極具特色的聯名款瓷磚,讓這些瞬息變幻或亙古不變的紋理,都能在家居生活中永駐,這一切將更值得期待。
尋找自然紋理,再創自然之美,諾貝爾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