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柴達木腹地的察爾汗鹽湖,是世界第二大、亞洲第一大鹽湖,也是國家領導人親臨視察過的地方,是全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基地,國家礦山公園,也是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要地。這里曾是生命的禁區,自然環境惡劣,但一群矢志為填補祖國鉀肥空白的鹽湖人,自1958年起在這方苦寒之地深耕了一甲子。而今這里,一邊是寸草不生的茫茫鹽田,一邊是碧波蕩漾、飛鳥翔集的淡水濕地。濕地內河水清澈見底、周邊水草豐美,吸引了大天鵝、黑頸鶴、赤麻鴨等眾多珍稀野生鳥類到此棲息繁殖,成為濕地上飛舞的"精靈",打破了察爾汗戈壁鹽灘里千萬年來"地上無根草、天上無飛鳥"生態禁區的魔咒,構成了察爾汗鹽湖一道獨特的"百里水景線"生態景觀。
權威數據顯示,"2020年1至8月,青海省累計接待游客22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80億元,分別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的6成和4成。"(援引自青海省副省長楊逢春在"2020全國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的發言)。生產、生態、生活融合發展的理念,讓察爾汗鹽湖的自然風光和工業旅游價值逐漸被開發出來,被廣大游客認識和認可,在"后疫情時代"的中國旅游業復蘇日趨彰顯其優勢。
隨著十幾位美女佳人在白、綠相間的察爾汗鹽湖中集體走秀,可以說,讓這個世界第二大、亞洲最大的鹽湖的旅游業被徹底激活了!她們時而身著中國傳統服飾,時而身披紅、白婚紗,在中西合璧中,讓古老的鹽湖水煥發出勃勃生機。
察爾汗,蒙古語意為"鹽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區域內。鹽湖面積5856平方公里,海拔2680米,是我國最大的可溶性鉀鎂鹽礦床,也是世界上大型鹽湖礦床之一,鈉、鎂、鉀、鋰的儲量均居全國首位,潛在價值超12萬億元,鹽資源總量屬于全球之最,達到600多億噸,要是提供給全球使用的話,其使用的時間可達千年以上。
預計于明年五一正式開業的旅游區——察爾汗夢幻鹽湖景區,依托于察爾汗鹽湖自然生態和工業文明,將充分挖掘、整合、利用豐富的特色旅游資源,以打造國內鹽湖旅游第一品牌、AAAAA級旅游景區及世界級高原鹽湖旅游目的地為目標,突顯鹽湖文化及其工業文明,打造柴達木循環經濟示范區的展示窗口、生態文明建設區的示范平臺及青藏線旅游開發的核心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