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儀式活動現場
茂縣政協副主席趙蘭榮、謝連友出席活動。采摘儀式上,謝連友講話,赤不蘇鎮黨委書記胡鵬致歡迎辭并宣讀該鎮發展生態經濟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名單,村民代表楊衛剛發言并向都市人發出“水果親家”結親邀約,趙蘭榮、謝連友、胡鵬等為該鎮發展生態經濟先進集體和個人頒發了榮譽證書。活動現場,通過LED大屏播放了茂縣旅游、茂縣李和赤不蘇河谷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宣傳片,還舉行了茂縣農文旅攝影圖片展和赤不蘇特色商品微型展。采摘儀式結束后,赤不蘇鎮各村村民還上演了自編自演的傳統歌舞節目。
茂縣政協副主席謝連友出席活動并講話
活動的重頭戲是古羌傳統采摘儀軌。上午11時許,在羌族端公的引領下,多名薩朗妹按照“凈手”“望天”“俯地”“面山”“撫樹”的程序完成了采摘前的準備工作。隨后,薩朗妹們在端公的帶領下,將采摘來的蘋果和李子轉送到了位于活動現場的主祭臺。10余米長的巨大羌紅跟隨在薩朗妹的身后,一路上,村民們敲打著傳統的鑼鼓、高舉著鮮艷的彩旗,豐收的喜悅之情在山野間交織回蕩。
赤不蘇鎮黨委書記胡鵬致歡迎辭
主祭臺的祭祀活動,既莊嚴又神秘。在一個由山石堆砌而成的小石堆上,兩排白石格外引人注目。白石是羌族人心目中各種自然神的信物和化身,代表著吉祥、安康、豐收和喜慶。小石堆上的前一排白石有三塊,端公主持的儀軌叫“三敬”,即敬天地、敬國家、敬恩人。后一排白石有五塊,儀軌叫“五祭”,即感恩陽光賜與甘甜、山川滋養大地、雨露澆灌成長、土地孕育生命、林草成就果實。“三敬”和“五祭”之后,村民們跳起了歡樂的鍋莊舞,以慶祝今年的好收成,并祈福來年風調雨順。
村民代表楊衛剛發言并向都市人發出“水果親家”結親邀約
“古羌傳統采摘儀式,集中反映了羌民族對自然萬物的崇敬之情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是中華民族生態文明思想亙古傳承的樸素體現。”胡鵬在致辭中表示,太陽、月亮、山川、河流、樹木、動物等在羌人心中都是神靈的化身,必須敬畏、保護和感恩,這些原始的哲學思想是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當今的生態發展理念完全契合。
茂縣赤不蘇鎮發展生態經濟先進集體和個人頒獎儀式現場
謝連友在講話中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茂縣創新整合生態保護、退耕還林、全域旅游、產業調整、地災治理和脫貧攻堅等項目和資金,在高半山和河谷地區規模化打造以“茂縣李”“茂縣蘋果”“茂縣花椒”為主業的特色水果產業園區,在赤不蘇等高山和高半山地區探索“種養循環”新型農業模式,實驗發展“果蔬套種”高效種植經濟,生態經濟示范性顯著增強。其中,“新蘋果+三季蔬菜”種植實現畝產值4萬元;種養循環基地成功在草木難生的荒山荒坡實現水果種植畝產收益上萬元,并取得了“生態治理+產業增收+地災防范”一舉三得的良好成效。“生態保護有力、生態治理有效、生態經濟高質”已成為茂縣果蔬產業發展的鮮明特色。
生態采摘
赤不蘇鎮果農代表楊衛剛在發言中說:“5.12地震以來的12年間,我們全縣10萬羌山農民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通過發展以‘茂縣李’為主業的特色水果種植,實現了年人均增收13000多元,日子越來越好!”同時,他還向遠方的都市人發出邀約,希望結成“水果親家”,共同分享茂縣赤不蘇河谷優越的生態觀光和避暑環境,在水果成熟的季節到“赤不蘇親家”家里免費品嘗美味的“茂縣李”和“茂縣蘋果”。“我們沒有過多要求,只希望遠方的‘水果親家’們能把我們的好風光、好氣候、好風情、好水果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楊衛剛如是說。
采摘儀式活動現場精彩的文藝演出
赤不蘇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內的茂縣李種植基地
古羌傳統采摘儀式現場
赤不蘇河谷特色產業園區的新型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