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滕王閣
滕王閣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百世、名傳千古。
其坐落于江西南昌,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后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最后一次被毀,是在光緒末年(1908年),1989年10月8日滕王閣重建落成。
滕王閣主體建筑凈高57.5米,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新閣的瓦件全部采用碧色琉璃瓦,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制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
登閣遠眺,王勃筆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美景盡收眼底。
蓬萊閣
嵯峨丹閣倚丹崖,俯瞰瀛洲仙子家。
萬里夜看日賜谷,一簾晴卷海天霞。
蓬萊閣位于山東煙臺,是一處古建群。它由蓬萊閣、天后宮、龍五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筑組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積1.89萬平方米。自宋嘉裕年間起,歷代都進行了擴建重修,是融自然風光、歷史名勝、人文景觀、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和休閑度假勝地。
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素以“人間仙境”著稱于世,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外。
其下斷崖峭壁,倒掛在碧波之上,偶有海霧飄來,層層裹纏山腰,畫棟雕粱,直欲乘風飛去。游人居身閣上,但覺腳下云煙浮動,有天無地,一派空靈。
煙雨樓
煙雨樓臺聽春雨,
清風輕拂和細語。
分煙話雨伊人去,
落花還戀靜夜雨。
煙雨樓是嘉興南湖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筑,現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煙雨樓幾經興廢,歷盡滄桑,現今湖心上屹立的煙雨樓,乃是1918年,嘉興知事張昌慶會紳募捐款重建而成。
煙雨樓重檐飛翼,典雅古樸。正樓兩層,高約20米,重檐畫棟,朱柱明窗,在綠樹掩映下,更顯雄偉。樓周圍亭閣、長廊、假山、花臺,疏密相間,錯落有致。湖中有池,島中有堤,體現了中國造園藝術風格。
“臺筑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游觀登眺之所。登煙雨樓望南湖景色,別有情趣。夏日倚欄遠眺,湖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春天細雨霏霏,湖面上下煙雨朦朧,景色全在煙霧之中。
東安閣
東風渠水引入流,西河相匯成湖泊。
安然怡居享盛世,蜀都福地物自博。
閣高百尺望川媚,第家登臨遠山闊。
樓闕傍水意悠悠,一覽東安景卓卓。
東安閣
東安閣位于四川成都,因世界大運會而建,一為世界大運會提供觀禮宴賓之功能,二向世界展現“天府之國”弦歌永綴的燦爛文化,三以宏偉高閣之美,傳承中國古建文化魅力。
建筑主體采用鋼結構,總高49.9米,取“明七暗三”格式,外七層賦予閣樓氣勢非凡的裝飾性,內三層保障閣樓的通透寬敞的建筑體量。內部結構創新性采用中空模式,25.6m超高挑空,氣勢磅礴,器宇軒昂。
東安閣臨湖而建,雄偉高閣拔地而起,神工天巧,飛閣流丹。婉約的湖光水色與飛檐峻峭的閣樓交融共生,構建出一幅旖旎壯觀的水色空境。
黃鶴樓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當時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后,三國歸于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觀賞樓。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占用了黃鶴樓舊址。1981年,黃鶴樓重建,選址在距舊址約1000米的蛇山峰嶺上。主樓以清代“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云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
黃鶴樓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散發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岳陽樓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岳陽樓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
岳陽樓同樣經歷無數次損毀與重建。1983年,國務院撥專款對岳陽樓落架大修,把構件按原件復制更新,歷時十個月,保存了55%以上構件原物。一樓民國時加砌的三面磚墻換為明清式樣的貼金雕花門窗。二樓鑲嵌有清書法家張照書《岳陽樓記》雕屏原物。三樓鑲嵌毛澤東書杜甫《登岳陽樓》詩雕屏。1984年5月1日,岳陽樓大修竣工并對外開放。
岳陽樓坐西朝東,構造古樸獨特,臺基以花崗巖圍砌而成,臺基寬度17.24米,進14.54米,高度為0.65米。岳陽樓三層建筑均有飛檐,以斗拱承托,斗拱結構復雜,工藝精美,幾非人力所能為,當地人傳說是魯班親手制造的。
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
這些古建閣樓,從一磚一瓦,飛檐斗拱中,將古代的建筑與文化凝練,化作靜謐的建筑構件,讓世人在觀賞之際,感受古建筑的獨特魅力,走進一場獨特的歷史之旅。
關鍵詞:古建設計 古鎮設計 古建筑設計 文旅設計 文旅規劃 特色小鎮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