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來虞姬文化園,感受那楚漢之爭的刀光劍影、悲歡離合留下的雄渾氣息,即使不細看,慢慢聽,那緩緩流淌的綿長幽柔,搭配孩童走過幾聲清脆婉轉的歌聲,僅一瞬間就能襲擊你心底的溫柔。
虞姬文化園
兩千多年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項羽在這里發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長吟;兩千年后的今天,青灰小瓦意斑駁,雕梁畫棟訴衷腸,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仍在回響。
春,是四季輪轉的開始,何不去虞姬文化園走走?春風拂過,耳畔眼前仿佛還浮現歷史定格的壯烈畫面。
一步一景之時,便有一景一情。在虞姬文化園里,總能聯想到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等等成語典故,瞬間讓人思如泉涌。
在虞姬文化園,隨處可見虞姬的雕像。仔細凝視,似能透過這線條流暢、神態端莊的雕像,和她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虞姬啊虞姬,你在此撫琴,欲給誰聽?你是否在用這流淌千年的緩緩琴音撫平血雨腥風,守護著蓋世英雄和一方熱土?
“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云,倉皇不負君王意,只有虞姬與鄭君。”
“布叛增亡國已空,摧殘羽翎自令窮,艱難獨與虞姬共,誰使西來敵沛公。”
這是蘇軾、蘇轍紀念虞姬的詩篇。文人墨客凄楚的吟誦,仍在園區精巧的布局中留有余音。
虞姬文化園里,古色古香的畫廊,古今名人題寫的碑刻是楚歌悲涼的韻律。園中陳列著的垓下和虞姬墓中出土的文物、相關史料、詩詞歌賦是歷史遺留的物證。項羽虞姬并馬而行,三軍隨之走遍天下,在戰火狼煙中不離不棄的雕塑場景,是人們攬古緬古,品味遙遠楚漢文化的精神寄托。
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虞姬墓里美人長眠,歷經千年,時壞時修,莊嚴肅穆。
蒼松翠柏掩映,綠草春花點綴。春,讓虞姬文化園在勃勃生機中,凝固了悲壯的瞬間,多了些絕美的柔情。這是一幅鋪展著歷史的畫卷,流芳千年,也給垓下大地種下美名。
這個春日,讓我們一起走進虞姬文化園。行走于故地,我們是后人,也是故事中的主角。
亭臺樓閣間看的是歷史,憶的是古人,反思的是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