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鵝人工繁殖育幼作為業內公認難題的背景下,這標志著長隆企鵝飼養與保育水平已走向成熟。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方面表示,作為海洋生物保育和科普的前沿陣地,將繼續建設完善海洋生物飼養保育的科研平臺,讓每年數以千萬的來訪者更好的了解海洋生物,共同為動物保護與繁育而努力。
小標題:24小時忙碌的“企鵝保姆”
每年的8月到12月是企鵝的繁育期,也是珠海長隆企鵝保育員們全年里特別忙碌的一段日子。從產卵、孵化到雛企鵝誕生并開始成長,小生命的成長無不在園區的全天候監護下進行,日子久了,企鵝保育員們都說自己是“企鵝保姆”。
林桂濤在珠海長隆做“企鵝保姆”已經超過6年,他對記者介紹,保育員團隊有比較明確的分工,包括負責餌料與繁殖期育幼主要負責人,工作中有明確的操作流程與規范培訓,并定期進行考核、評估。“在珠海長隆的企鵝館,工作是三班倒的,24小時必須有人在館里面。”
作為“保姆”,保育們除了給企鵝喂飼磷蝦、多春魚、魷魚等食物,還要為企鵝們做清潔衛生,每天沖洗地面,把糞便和臟冰鏟掉,并對企鵝們生活的水池和地面環境消毒。“企鵝是喜歡干凈一點的。只有保證了水池跟岸上的工作的清潔衛生,企鵝才活得健康一點。
企鵝繁育期間,保育經驗豐富的員工會專職負責初生企鵝的保育。每只企鵝誕生的第一關是啄殼,若雛企鵝出現啄殼困難,就需要保育員人工介入,幫助企鵝小崽出生。出生以后的雛企鵝如果出現父母自然喂飼的障礙,保育員海要想方設法的通過填喂人工魚漿等技術方法去喂飼幼雛。
企鵝寶寶出生以后,保育員還要逐步調節其所在空間的溫度,盡可能創造最好的發育環境。“(企鵝出生以后)體溫每漲一天我們就要降1度或者0.5度,每天都降,直到它適應(場館里的)寒冷小氣候。如果降得太快它會感冒,如果降慢了它的狀態可能就會不好,所以把控要很嚴。這里面我們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林桂濤說。
最初的發育完成以后,小企鵝們將在3、4月間放到水池區。這些天生會游泳的小家伙很快就會適應,并逐漸學會主動采食,5月份就可以在展區里跟其他企鵝一起生活了。林桂濤說,大家看到企鵝狀態好就會開心,反之自己的心情就不會好到哪里去。
據介紹,2019年珠海長隆的寒帶白眉企鵝繁殖取得重大突破,出殼的19只企鵝全部成活,實現了100%的成活率。總體而言,從2013年開始,長隆企鵝已獲得了近百只的繁育成果,其中白眉企鵝尤為顯著,用林桂濤的話來形容:“最開始白眉企鵝是55只,現在排號已經排到99了,差不多翻一倍了。
”
小標題:企鵝繁殖將推動海洋生物保育
“企鵝人工繁殖育幼一直是業內難題,一只雛鳥的成活要經歷多重的困難。100%的存活率標志著企鵝飼養技術的成熟。”動物保育領域超過20年的專家,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副總經理李湛偉說。
資料顯示,企鵝共有18種,長隆引進了7種,能取得繁殖成功的已有5種,而且數量每一年都在遞增。這些企鵝對空氣、水源、食物要求非常高,因為它們的環境本身就是非常干凈或者沒有細菌的環境,因此要實現人工飼養環境的繁育需要硬件和技術的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長隆處于亞熱帶,已書寫了在低緯度成功進行企鵝人工繁殖育幼的公開紀錄。
“從光照空氣到環境濕度的控制,還有飼料營養的控制,醫療保健等都需要技術和硬件的大量投入。”李湛偉說,園區還要聘請國外的技術團隊,與國外的高校或者研究所合作,進行專業探討,等等。通過幾個方面的不斷更新,園區得以逐年在企鵝繁殖方面取得成果。
據透露,當周期性人工繁殖或者種群繁殖取得成功之后,保育工作者們可以進入更深入的物種基因的研究,并與國內外動物保育團體或者是科研團體進行合作。
李湛偉說,一個生物物種或者品種實現遷地保護,以及種源擴大,未來可以做到一些野化的訓練,這是動物保護和繁育工作者最終目的。珠海長隆海洋王國作為海洋生物保育和科普的前沿陣地,將繼續建設完善海洋生物飼養保育的科研平臺,讓每年數以千萬的來訪者更好的了解海洋生物,共同為動物保護與繁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