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即將到來,如果您精力充沛、游性昂揚,試圖深度親密海南,就請往海南島西線去吧!
海南西線就像一部古書,鐫刻了海南古老的鄉土歷史和生活的氣息,一個平凡的集鎮、一條陳舊的老街、一所偏僻的山寨都是一條人文脈絡,都顯示了海南最初始的狀態和最厚重的文化底蘊,只有走過這道風景的人才能感受到當年蘇東坡在這里流放時所感慨的那種:“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行走在西線的旅途上,千年古鹽田、火山海岸、沙漠海灣之稱的棋子灣……在你眼前跳躍的時候,會讓你如坐時空穿梭機一般,在海南的古往今來中變換,奇妙異常。
踏上騎樓老街已然穿越
在海南暑期旅游精品線路推薦中,西部的探奇線路起點在海口的騎樓老街。老街往往是詮釋所在地文化內涵和人文風情的一個窗口。而海口騎樓老街正是讓您第一時間感受海南本土文化特色的老街區——它見證過百年滄桑變化,是國內現今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筑。西線之旅,當然要從這條騎樓老街開始。
走進騎樓老街,隨處可見古樸的廊柱、露臺、窗楣、浮雕,帶給人們優雅的古韻和藝術的美感。2009年6月10日,海口騎樓老街以“現今國內騎樓建筑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街道兩側是近百年歷史的充滿南洋建筑風情的騎樓,串起了海口變遷的歷史”被原國家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批準為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街區。騎樓街區歷經風雨,見證海口城市的百年滄桑,它的靈魂不僅在于富麗華美的立面外形,更在于它揉刻在鋼筋水泥里的“活”的印記。
“當下最會玩的人會去那些能找到當地最有特色的老街吃吃本地菜,買買特色小商品,再炫個朋友圈。”來自北京的90后林小姐說,她來到海口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看海,而是選擇來逛老街,感覺很新奇,和北京的老胡同差異很大。
看準時機回來創業的80后海南人王祿清在騎樓老街上開了一家民宿。以前,人們把騎樓老街最早的主人稱作“還客”,而1921年是海南最繁榮昌盛的年代。因此,他將民宿命名為“還客1921”。屋內精心擺放的皮箱、香爐、陶罐,褪去了厚厚的灰塵,散發出質樸、懷舊的氣息。盤旋而上的樓梯搭配南洋的彩色玻璃,復古味十足。走進“還客1921”,這里的一磚一瓦,一墻一閣都有歷史的味道。這里還有大量的老家具、老物件,門頭、牌樓、前臺老墻等,都述說著不同的故事。
像“還客1921”這樣的民宿在騎樓老街還有幾家,開房率能保持在80%,因為這些是游客喜歡的樣子,騎樓就是有著這樣的“魔力”。
用東坡文化講海南故事
一提到海南獨特的資源,“陽光”“沙灘”“大海”這幾個詞就浮現在眾人的腦海里。對于海南的本土文化,大家知之甚少,也正因此,海南始終被籠罩在“文化沙漠”的偏見之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海口市民趙雨在連續背了3首蘇軾的詩詞后,獲得了一張儋州市中和鎮東坡書院的免費門票。提起大文豪蘇東坡,趙雨一臉崇拜,“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等詩句脫口而出。她說,“900多年前,蘇東坡被貶謫海南儋州,海南風光在居士筆下如此靈動,海南又怎會是文化沙漠呢?”
千年蘇學文化是海南旅游的特色。史料記載,公元1097年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謫居儋州三年,興辦“東坡書院”,傳播中原文化。尤令人稱道的是,在海南三年,蘇軾共創作詩歌170余首,寫各類文章160余篇,同時續寫完成了從黃州開始動筆的《易傳》《書傳》《論語說》三部經學著作,極大地影響了海南文化的發展進程。
蘇東坡遇赦北歸,作詩《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其中總結海南生活:“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三年流放,九死一生,竟輕巧地落在了“茲游奇絕”四字上,絕不是一般人的心境能夠想得開的。作家李國文曾作此感嘆:詩人的樂觀胸襟,豁達精神,不屈意志,全在筆下流露出來了。“三年野服多知己,萬里天涯即故鄉”。蘇東坡在離開海南時更是寫下《別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他已全然將海南當作自己的故鄉。
據了解,儋州自2015年推出“東坡文化之旅”,以東坡書院為核心景區,相繼開展東坡詩詞背誦大賽、東坡詩詞書法大賽、發現“儋州之美”攝影大賽等,吸引海內外游客。如今,上至82歲老者,下至4歲幼童,已有1292位選手參加東坡詩詞背誦大賽。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駕車行走在儋州的峨蔓,一路上可以觀賞西線最美的落日。第一次看到了傳說中的‘龍門激浪’,第一次見識了海南西海岸的落日,看世界罕見的海洋火山口。那夕陽掉下海,染紅的海面,點綴著雪白的浪花,星星點點漁船的剪影,看著地上火山流過的痕跡,真的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水與火的交融“。那個美叫一個‘驚艷’!”多次來海南旅游的廣州游客陳嶼這次選擇了從未到到過的西線,禁不住激動的心情頻頻發圈。
全球擁有火山海岸并適合旅游觀光的景點景區不多,國外的有美國夏威夷群島,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韓國濟州島,法國海外省留尼旺島等;我國的有福建漳州海岸,廣東湛硇洲島,廣東深圳大鵬半島,廣西北海潿洲島,浙江臨海海岸,香港西貢火山巖園區等,再就是海南儋州北部火山海岸。
龍門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鎮海濱龍門山,龍門山為海濱巖石山,海拔39米,山上怪石茲生,從北望南,綿延起伏,狀似萬里長城,十分壯觀。山之東有一甕門,素稱“南天第一門”,中空通風,北風吹來,卷起巨浪,撞擊在石門上,浪擊石鳴,猶如擊鼓,響徹10余里,故得名“龍門激浪”。這里沙灘潔凈,風景別致,站在巖石觀濤,心曠神怡,龍門激浪于明代得名,受游人稱奇。幾十里的石灘,幾十里的危崖,幾十里雪浪滔天,那是何等壯觀的景象,即是錢塘,也無過于此!
不僅風景稱奇,古老的制鹽技藝同樣讓人驚訝。當你來到儋州洋浦的千年古鹽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750畝面積大的鹽田,鹽田里有7300高低不等,錯落有致的硯式曬鹽糟。這些硯式曬鹽糟一眼望,感覺像是醬園里的一個個大醬缸,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個被鑿刻平頂面的圓形石頭,四周留有10公分高的邊緣,里面裝滿鹽分很高的鹵水,等待著太陽把水份曬干,以得白花花的食鹽。那大大小小的硯式曬鹽糟水面,隨著石頭的形狀各異也略有不同,都呈現出不規則的圓形。
據當地老百姓介紹,日曬制鹽第一步是耙曬鹽泥,直到鹽田中的鹽泥曬干了;第二步是過濾鹵水:將曬干的鹽泥放入自地面向下挖出的約兩米寬、三米長、一米高,下面墊上稻草、竹席來過濾鹽水,底部留有出水口的過濾鹽池里。鹽泥被拋進池子里,再用海水沖澆鹽泥,通過攪拌和踩踏,鹽分含量重的鹵水就從鹽池底部滲到與鹽池相連的另一個池子中,再用樹枝來測試鹵水的濃度,樹枝浮在水面上,就代表濃度夠了;最后將鹵水挑到鹽槽,經過一天的暴曬,鹵水變成了白花花的食鹽了。在這里,千萬別忘了品嘗一下當地老百姓用當地老鹽制作鹽焗雞、鴨、海鮮等食品,肯定讓你終身難忘!
海南西線游精品線路推薦:
4天3晚西部野海自駕之旅
騎樓老街民宿→環島西線高速→儋州千年古鹽田→火山龍門激浪→昌江棋子灣
5天4晚高鐵西部探秘游
世紀大橋觀海上日落→儋州白馬井→參觀海花島→千年古鹽田→龍門激浪→昌江棋子灣→霸王嶺雨林清涼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