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馬、銘文銅器、鼎、簋、盤、壺……一件件器物浮出時光,展現在學生們面前,沉睡了幾千年的古老文化讓學生們驚嘆不已……
近日,來自重慶市巴川中學的200多名學生及教師在魯國故城國家大遺址考古公園,參加了一場頗為專業的現場考古體驗。
“有幸成為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模擬考古基地的首期體驗學員,考古研學活動給師生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曲阜孔子研學游集游覽觀光、學習求知、參與體驗為一體,對探索傳統文化,發掘中國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帶隊老師李洪明激動地說。
重慶巴川中學的曲阜考古研學體驗之旅,就是近年來曲阜孔子研學游圍繞“立德樹人”核心思想,對研學課程創新的一個生動縮影。當學生們走近曲阜這座超級文化寶藏,沿著這條照亮靈魂的的旅途,踏上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之旅。
文化自覺, 打造照亮靈魂的旅行
曲阜,這片三皇五帝曾經徜徉的土地,孕育了孔子與儒家文化。這里既是文化的集大成之地,更是文化的最早覺醒者。
早在公元前544年和前540年,吳國公子季札和晉國大夫韓宣子先后訪魯,他們觀賞了宮廷樂師演奏的自夏商周以來包括《詩經》全部內容在內的上古三代樂舞,對當時魯國唯一保存完備的周樂贊嘆不已,季札如醉如癡,發出了“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的贊美。而韓宣子那句“周禮盡在魯矣!”從此風傳天下。
“隨著儒家文化越來越被社會共識,特別是到曲阜研學游團隊與日俱增。2013年開始,曲阜研學游開始有意識的主動轉向深入挖掘圣地文化內涵,突出優秀傳統文化的體驗上。曲阜豐富的文化內涵,需要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出來,特別是面對學生研學團隊,更要實現寓教于樂。”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孫在斌說。
孫在斌介紹,為豐富研學游的文化體驗,2013年開始,曲阜三孔景區實施了“景區活化”系列工程,策劃推出了明故城南門城樓晨鐘儀式、暮鼓儀式、孔廟大成殿祭孔展演和詩禮堂孔子禮儀課堂等一系列常態研學游新品,讓孔子研學游的參與性、互動性和文化體驗得以增強。
2016年,教育部等11個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游的意見》發布,隨后,原國家旅游局也發布了《研學旅游服務規范》。中國研學游新一輪浪潮開始在全國各地涌動,曲阜也審時度勢,謀劃著新的提升力度與突破方向。
歷史是逝去的,文物是沉默的,要想讓歷史與文物開口說話,就必須深入挖掘蘊含在歷史與文物背后的文化,并通過創意,把這些無形的文化轉化為可感、可知、可悟的體驗產品,才能完成文化資源向研學產品的創造性轉化。
“2018年以來,三孔景區以‘讓文物講好中國故事’為中心,以文物景區為大舞臺。對當下孔子研學游系列產品重新整合,系統梳理,全面提升,打造孔子研學游核心拳頭產品。聚焦文化體驗這一內核,與現有中小學教學進度相結合,進一步提煉細化課程專題,形成層層遞進、邏輯清晰的研學體驗過程。”曲阜三孔文化旅游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亞軍,最近正在思考如何根據現有中心小學教學進度開發更加適合的研學課程,課程創新步伐將再次提速。
如今,徜徉在古樹參天的孔廟、詩禮傳家的孔府和幽靜的孔林,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感受典雅精致的華夏古風。參加孔子禮儀課堂和論語背誦,從知識的海洋中汲取智慧,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謙謙君子的儀態大方。參與晨鐘暮鼓和祭孔展演,從對祖先榮光的崇敬中,感悟中華民族的精神源頭,獲得信仰的力量和人生價值的啟示。通過孔子六藝的學習,從琴棋書畫的醉人氛圍中,體驗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塑造大美人格和圣潔心靈。三孔文物景區,是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研學大舞臺,讓人流連忘返的行走中的大課堂。
立德樹人,重視體驗細節的挖掘
在曲阜三孔文化旅游服務公司研學部經理朱芬看來,碎片化的研學容易浮光掠影,很難對事物有整體感受與清晰認知,也就難以在研學者心底形成完整的精神影像。做好研學游,教育規律的把握和細節提升是關鍵。
朱芬介紹,研學活動分為研學前、研學中、研學后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首尾相連,互為支撐,構成一個系統的學習體驗過程。活動前閱讀有關材料、觀看相關視頻,專項知識普及,對研學內容有一個基本的概念認知,同時進行研學安全、研學守則、研學紀律、裝備準備等專項指導。活動中按照程序遞次展開,現場教學。活動后,整理資料,回顧提升,展示交流,分享成果。
“通過參與研學游實現內心的體驗與對生命的感悟,正是孔子研學游與其他研學游的重大區別,也是孔子研學游的本質要求。充分利用三孔等文物景區的現場環境與肅穆氛圍,在細節上狠下功夫,在研學過程中實現強烈的心理暗示與生命體驗。”朱芬說。
每天清晨8點的明故城晨鐘開城儀式,融合了古城晨鐘和貴族六藝的一種迎賓儀式,藝術再現了明朝守城軍隊護衛明故城、舉行隊列儀式和迎賓儀式的歷史氛圍,向游客傳達了古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定制。
在莊嚴的大成殿前,一群學子佩戴黃色綬帶,面向孔子像,恭敬肅立。敬獻花籃,行三鞠躬禮,發表感言,寫許愿牌。
“知道怎么行禮嗎?”在大成殿前,研學導師啟發學生。然后講解,雙手置于胸前向外推出的意思,是把我的心給你,以示敬重,通過講解讓孩子們對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精神內涵恍然大悟。
在壽丘、少昊陵的文化尋根之旅中,研學者了解中國早期文明知識,體驗六藝之一的射箭。射禮的諸多細節中貫徹著孔子所倡導的謙讓平和的君子理念,射禮講究謙和、禮讓、莊重,提倡“發而不中、反求諸己”,重視人的道德自省與個人意志,本質上是一種巧妙健康的道德導引方式,是華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禮于射、寓教于射的人文實踐活動。
在顏府的國學課題上,學子們正襟危坐,屏息靜氣。一臺硯,一支筆;焚香靜坐,優雅撫琴;一把紙扇,一杯清茶;陰陽兩極,渾然一體;天方地圓,黑白世界;一襲漢服,舒袖執弓,舉手投足,彬彬有禮,無不讓人感動于中華文明高貴典雅的氣質。
在三孔古建筑博物館,學生們邊看邊聆聽古建筑知識講堂,親手拼裝斗拱,繪制古建筑彩畫,探尋木作、瓦作、石作及彩畫工藝奧秘,感悟北方官式建筑之美。
曲阜用心編制的研學課程,將文化融入到課程,將課程融入到觀瞻,每個細節深挖中國人的思想、情感、理念和氣質,讓研學活動豐富而又內涵。
全域啟動,為孔子研學游創新拓新路
在孔廟杏壇舉行開學典禮,聽儒學專家講課;到孔林孔子墓祭拜先師,感悟人生;在周公廟研學遙遠的周禮,到顏廟體驗貧而樂道的心境,在壽丘、少昊陵領略始祖文明的蒼茫之感,在孔子誕生地尼山舉行畢業典禮。如今,曲阜市啟動全域旅游創建,將文化資源進行了再優化,這些豐富的研學活動課程,給學子們留下了影響一生的深刻印象。
孫再斌介紹,目前曲阜市正在全力打造研學旅游目的地、研學旅游基地、研學旅游主題營地、研學旅游課堂為一體的“1+3”研學旅游特色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首批“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城市,三孔景區獲“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稱號,“儒學經典游學之旅”躋身港澳青少年內地游學聯盟十大游學精品線路。
截止到7月18日,三孔景區共接待研學團隊1084個,人數173399人次,同比去年上升104.56%,研學旅行團隊繼續成為三孔景區游客增幅主力。尤其是來曲阜研學游的大中小學生數量正穩步增長,近三年更是以50%以上的增長率一路飆升。
“曲阜三孔文化旅游服務公司作為曲阜孔子研學游的領軍者,基于對孔子文化與曲阜特殊地位的深刻理解,將曲阜孔子研學游作為一個教育下一代的使命進行打造,已經從靜態的景區觀光游覽到文化體驗為主的研學課堂。” 曲阜三孔文化旅游服務公司副總經理董亞軍說。
實際上,曲阜孔子研學體驗產品的創意打造,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都是在思考與回答一些最基本的問題:人們為什么到曲阜來?到曲阜研學能收獲什么?曲阜孔子研學游到底能夠向研學者奉獻什么?
董亞軍認為,針對中學生的研學游課程目標設計,對相關知識的了解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固然重要,但對于文化圣城曲阜而言,對人的價植觀的塑造應該更為關鍵,換言之,曲阜孔子研學游的重要價值與終極目標,應該是著眼于對國民思想與精神氣質的價值塑造。知識點與精神價值的有機融合,是曲阜孔子研學游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的雙翼。因此,三孔景區的研學產品,將孔子思想與儒家文化巧妙地灌注其中,整體上散發著濃濃的文化氣息,而不再是單純知識碎片的盲目堆積。
另外,將文物景區作為曲阜研學游的大背景與大舞臺,文物景區的現場環境與氛圍,不僅與研學游產品融為一體,而且構成了研學體驗的一部分。
通過對研學游課程細節的精雕細琢,保證了體驗的教育效果。環環相扣鋪陳展開的講解,遞次增強學生的精神感悟與心理體驗,最后達到精神為之震撼、心靈為之戰栗的頓悟之效。從對祖先榮光的崇敬中,確認中華民族的精神源頭,傾聽生生不息的文化脈動,獲得信仰的力量和人生價值的啟示。
從以三孔景區為依托的“景區活化”,再到系統打造全市文化資源與景區平臺的核心產品,主動嬗變,破繭成蝶,曲阜孔子研學游向世界展示出優雅、華麗、迷人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