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石經,世界風景。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為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2019年6月14日,“中華文化奇跡——北京房山云居寺歷史文化展”走出國門,在德國柏林開展。
中德兩國是友好國家,2019年是中國和德國建交47周年,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為促進兩國之間文化交流合作,使更多德國觀眾了解房山石經文化,“中華文化奇跡——北京房山云居寺歷史文化展”在德國柏林大師會堂隆重開展。
德國柏林市長穆勒、柏林竹苑德中文化交流促進會主席維克特、柏林竹苑德中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舒樂和中國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處副主任王洪啟、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鄧偉志等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
展覽以云居寺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通過“云居春秋”“刻經偉業”“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四個部分展開,透過實物、拓片、圖文、場景和攝影作品等多種形式加以藝術再現,不僅是對房山云居寺豐厚歷史和文化遺產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將罩著陽春白雪面紗的石經文化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現在國際友人面前。讓德國觀眾充分領略到綿延千載的房山石經文化和云居寺深厚的歷史底蘊,開啟一場跨越國界的古今對話。
除實物展示以外,現場觀眾可以參與龍藏木經板印刷活動,親身體驗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印刷工藝。在展覽互動區,觀眾還可佩戴VR眼鏡“穿越”到北京房山云居寺,實現遠距離的虛擬漫游。
房山石經始刻于隋大業年間(公元605年),云居寺開山祖師靜琬為護正法,率眾弟子刻經于石。此后,僧人們世代相承,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共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建成了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圖書館,創造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跡。
在中德建交47周年之際,為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房山石經”走出國門,不僅是對中國北京房山云居寺優秀歷史文化的一次多角度推介,為德國觀眾和文化學者深入了解云居寺千年刻經史發展的全貌以及研究房山石經的多樣性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同時拉開了世界認識云居寺,了解房山石經文化的帷幕。今后云居寺要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利用“房山石經”這一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館藏文物開發與資源價值的挖掘,使房山石經文化在國際文化大舞臺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