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O酒店與OTA的故事終于塵埃落定。
5月27日,OYO酒店與攜程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據了解,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流量互換、場景互通、數據運營、品牌宣傳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OYO酒店創始人李泰熙(Ritesh Agarwal)對于此次合作表示,攜程關注中國國內的二線及中小城市,而OYO在這些市場的供應,能與之形成互補,雙方的達成更深層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將刺激OYO酒店在中國和全球市場的消費需求增長。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OYO酒店的入局徹底攪動了中國酒店業早已平靜的局面——將萬億級的中小單體酒店存量市場作為切入口,用更有吸引力的加盟條件和低費用成本,解決了過往單體酒店業主加入品牌連鎖的門檻。在加盟之后,OYO酒店通過供給合作、店內改造、深耕運營、營收拓展等四個方面來提升業主收入,通過精細化運營帶來價值。
當經濟型連鎖酒店如家、漢庭、7天、錦江等按座次排名,忙著跟隨中國的消費升級,向中高檔酒店進軍的時候,OYO酒店用短短一年半時間,就進駐全國320座城市,上線近10000家酒店,客房數近45萬間,業主續約率高達97%。作為第一個打通酒店業下沉市場的“吃蟹者”,OYO酒店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單品牌酒店,同時也是中國第二大酒店集團、全球第六大酒店集團。
對于OYO酒店的成功,OYO酒店合伙人兼首席財務官李維告訴媒體,OYO速度得以成立,首先在于其創新的商業模式順應了市場需求。OYO酒店打破了行業規則,從“改造存量市場”切入。通過特許經營、委托管理模式,快速獲取低線城市的小規模單體酒店,進行統一的經營管理。
OYO酒店開辟新賽道
OYO酒店的成功,讓中國數十萬家中小單體酒店浮出水面,進入中國酒店連鎖企業的視線。把市場“蛋糕”做到足夠大的OYO酒店,在原有中國酒店競爭行道里,開辟出了新的賽道,也引來了更多的追趕者。
據《時代周報》報道,OYO已經迎來了多位對手——華住、鉑濤、首旅如家、旅悅,一場混戰已經箭在弦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OYO還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對于傳統經濟型連鎖酒店而言,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嘗試切入中小單體酒店市場,多次折戟沉沙后,此次跟風也難免成為邯鄲學步。而對于跨界而來的競爭者而言,在酒店運營、人才培養等行業壁壘面前,資本雖然強大,有時也顯得有心無力。
反觀OYO酒店,正從規模化擴張逐步走入精細化運營的航道,人才儲備、物流管理、智慧服務多個方面走在良性發展的道路上。雖然外界質疑聲不斷,但是OYO酒店卻是一直被模范,難以被超越。
打了誰的臉?
OYO酒店下線推廣的能力有目共睹,此前OYO酒店曾公布這樣一組數據,在試點城市的OYO酒店平均入住率從加盟前的26%,增長至67%,而這當中,有72%的訂單來源于線下的步入客。強有力的地推能力,也被有心人解讀為線上實力薄弱,面對質疑,OYO酒店給出了最簡單有效的回擊——與攜程達成戰略合作,遭OTA封殺的疑云煙消云散。而雙方合作后的優勢局面也是顯而易見的。
OYO酒店和攜程的此次合作,雙方將優勢互補,把OYO酒店的規模優勢和精細化管理運營能力,與攜程的流量優勢、平臺生態融合起來,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住宿體驗。
OYO酒店是國內最大的單品牌酒店,同時也是中國第二大酒店集團、全球第六大酒店集團。攜程是中國最大的在線旅游服務提供商,目前,攜程注冊會員數量超過3億,并致力于打造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覆蓋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后的完善服務價值鏈。
兩家行業巨頭的合作,也將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賦能中國酒旅行業,進一步激活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促進整個酒旅行業的消費升級。
其實,對于與攜程的合作,從以往OYO酒店合伙人兼首席財務官李維的表態中就能看出端倪,李維在多個場合說過,OTA與OYO酒店之間并非對立的關系,而是合作的關系。OTA做的事情是解決需求,我們是去提升供給質量,讓更多的酒店在OTA上可以更多賣。
這種簡單的合則兩利的事情,卻讓許多人“看花了眼”,所以這次OYO酒店與攜程的合作是打了誰的臉?而隨著OYO酒店的穩步發展,誰又會被繼續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