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意味著農村的全面發展和繁榮,不僅僅包括經濟、社會的進步,也包含文化、文明的振興, 藝術參與鄉村建設的現象引起了社會普遍關注。
11月26日下午,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主辦的“鄉村重塑 莫干山再行動——莫干山公共藝術計劃·秋季行動”開幕活動在莫干山筏頭老街的莫干山公共藝術創意園舉行,參加活動的人員有來自四川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院校師生代表及當地鄉民。
據悉,本次活動圍繞“鄉村重塑 莫干山再行動”計劃,以莫干山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在莫干山現場組織院校和當地相關的機構,與當地非遺產傳承人、企業、民宿共同合作,舉辦工作坊、在地創作、研討活動,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挖掘人文資源,進行藝術創作、設計和文化品牌活動。
對于公共藝術介入鄉村的概念,四川美術學院的曾途老師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認為,中國的家庭和中國的核心理念,是有一點被拉散了的,這個時候能看出來,城市里面人情比較冷漠,鄉村基本上連人都沒有,那么這樣的生活肯定不是中國未來想要的,那就要把城市發展起來,再反過來對鄉村進行一種新的公共性建立,這種公共性的建立不是城市雕塑這種狹義的公共性,而是一種更加關系到全民的、那些被遺忘的、甚至被拋棄的場所。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具有柔性,它不像經濟行為或者產業行為那么硬,藝術就像忽然認識對方,像戀愛一樣,所以藝術在營建公共性方面具有非常強的功能,也同時因為藝術這個主題,基本上出來的都是公共藝術,還有就是社會專業,跨媒體專業,這樣的跨界。這與我們在城里美術館里看到的不太一樣,它是藝術的多種形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