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已悄然結束,而CCTV12社會與法頻道于黃金周期間推出的特別節目《山.水.鄉愁》卻熱度不減,走進侗寨報京與綠色郝堂的幾期節目,均收獲了滿滿好評。在今天將與觀眾準時相見的,是位于浙江省蕭山區河上鎮的鳳凰塢,被稱為“抗戰圣地,紅色鳳塢”的偏僻小山村,會有怎樣的故事呈現呢?今晚22:03分,請鎖定CCTV12特別節目《山.水.鄉愁》。
社會眾籌誕生兩座紀念館 “蕭山余則成”守護抗戰精神高地
鳳凰塢,本身只是一個群山環繞、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山村,且民風彪悍,風評欠佳。直至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在領頭人周寅的帶領下,兩座紅色主題的紀念館應運而生,這里才迎來了巨大的轉型與發展。據了解,70多年前,河上鎮是蕭山抗戰的指揮中心,蕭山縣政府曾三次遷入隱秘在大山中的河上鳳凰塢村。
蕭山抗戰紀念館及中美合作紀念館先后眾籌誕生,厚重的紅色記憶被時間淬煉,凝結成這個山村新的筋骨。一件件戰時用品被大家收集,一個個抗戰老兵被時代重新記憶,一段段紅色歷史被世人再次重溫。抗戰老兵黃偉明,70多年前只身一人炸鐵路、炸車站,化名混跡在偽軍和日本鬼子中間,被稱為“蕭山余則成”。如今早已耄耋之年的黃老,依舊守護著他曾出生入死的這片土地。
紅色旅游撬動市場經濟發展 《山.水.鄉愁》點贊鳳凰塢燎原星火
兩座紀念館的落成,引來了每年十萬人次的游客接待量。游客接踵而來,可吃什么?住哪里?買什么?成了鳳凰塢村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在旅游市場的“倒逼”之下,鳳凰塢號召賢德兼備的鄉賢紛紛返鄉建設家園,“五德制度”的實施,規范了村落的環境、衛生的建設,更解決了村民養老的后顧之憂。各方面硬件設施完善之后,正式拉開了紅色鳳塢的旅游市場。
經濟的發展并沒有改變鳳凰塢人的初心,沒有被遺忘的抗戰歷史依舊是他們的精神高地。蕭山抗戰紀念館的義務管理員董維正,已經在館中義務管理講解了三年,每逢有小朋友到館中參觀,董老都會告訴孩子參與紀念館的義務勞動就可以獲得紀念章一枚,熱愛和奉獻在這里一脈相承。侵華罪證民間收藏家陳軍星,多家來傾盡家產走遍整個日本,收集了諸多日軍侵華的鐵證,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鳳凰塢成立一座侵華罪證紀念館。在這里,余煙未曾退散,在這里,歷史不曾褪色,在這里,英雄被永遠銘記。這里,是浙江省蕭山市鳳凰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