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就歇一歇再出發吧,受傷流淚的時候,期待落空的時候,愛人離去的時候,讓我們先歇一歇。讓我們活得越來越像自己。時間會愈合一切,請給時間一點時間。”——《時間那么長,停下來又何妨》對于汶川,更多的是敬畏,經歷過大震的沖擊,劫后余生便是希望。如今的汶川以它嶄新的面貌告訴世人:時間能愈合一切,未來充滿希望。一切從簡,我們踏上汶川之旅。期待著瑜伽和汶川能擦出怎樣的火花。
水磨鎮仁吉喜目谷地——被譽為“人間天堂”的地方當地人介紹,景區隨時都可以欣賞到鮮花;夏季的花雖沒有春季那般爭奇斗艷,但同樣會讓你感覺到震撼。大片的鮮紅雞冠花帶來強所謂有的視覺震撼;放眼望去,一叢叢的鮮花開在溪流邊、山坡上、梯地里、山谷中、樹叢旁,視線所及之處,美不勝收,讓人久久不愿離去。當地人說谷地一年四季都被鮮花所籠罩著,不管你哪一個季節來,都可以欣賞到最美的花朵。都說上帝的視角里永遠沒有凋零,“好花常在,好景常在”就是對仁吉喜目谷地最好的詮釋。
水磨鎮戲樓——水磨興衰的見證水磨鎮在商代就享有“長壽之鄉”的美譽,被世人稱為“老人村”;鎮上保留了一些原始的建筑,例如:聳立千年,飽經滄桑的原色石雕,記錄著千年的風云變幻。禪壽街上的萬年臺戲樓,修建于明萬歷25年,公元1588年,一直是當地百姓匯聚的場所,見證了自明清以來幾百年老街歷史的興衰,聽說舊時戲樓常有戲班在此唱戲可以容納百人以上觀戲,我們仿佛看到了黃昏時分,長壽的老人時而搖著扇子,時而嘬著清茶,時而應和著戲曲演員,調皮的孩童穿梭在人群中,嬉戲打鬧,長壽的秘訣便在于此吧!為何現在康養如此受到關注,可能也是為了讓游客感受到旅游地的人文風景,并從中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懸崖上的震撼——克枯鄉周達村鷹嘴巖鷹嘴巖海拔1000多米的落差,向下遠眺,還可以觀周達村古羌雕,于高處遠望,高山云海清晰可見,視野空曠無邊;震撼的美景往往能夠帶給我更多的思考,站在高處,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遠眺著群山峻嶺,讓本心與這個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聯系,這時候的我們,不禁感慨自己的渺小,于這大山、云海之中,就如同一只沙鷗;但是雖然渺小,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依舊可以爆發巨大的能量,就像鷹嘴巖一樣,于浩渺的山河來說或許只是一角,但是卻依舊展現了絕美的風景。
龍溪羌人谷龍溪羌人谷三面依山、兩面傍水,岷江支流綿延而過,“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這里的常態;據考究,東門寨是唐宋時代壩州城遺址,早在2000多年羌族就以精湛的建筑藝術著稱于世,尤其以石砌房、索橋、棧道等最著名。而羌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地區至今保留著原始宗教,盛行萬物有靈,多種信仰的靈物崇拜。這使得羌人谷又多添了一份神秘的氣息。
蘿卜寨——云朵上的羌寨巍峨的岷山山脈天造地設地掩映著險峻、滄桑、雄偉的岷江大峽谷,藍天碧洗、白云飄飄、蒼鷹展翅,一座幅員面積達100公頃的巨大古城堡猶如從天上拋下的綴子,散落在崇山峻嶺間,這就是蘿卜寨,被稱為“云朵上的羌寨”。蘿卜寨是已發現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黃泥羌寨,處處充滿原始淳樸的風情。整個寨子的建筑幾乎都是黃泥筑砌而成,居于不同標高的黃泥地臺上,建筑與環境渾然一體。寨內巷道縱橫,共有72條巷道,看上去各家各戶單家獨院,實則相互連通。我們于黃泥臺上坐著,俯瞰蘿卜寨的景色;我們于巷道中穿梭,感受黃泥墻呼吸的頻率。
心之所向,興之所往——雁門鄉芤山“負山臨江,兩岸壁立,中通一線只有鴻雁可以飛越”使得這個縣城被賦予了“雁門鄉”這個名字,這里天空湛藍,陽光明媚,氣候干燥,屬岷江上游典型的干旱河谷地帶,是羌民族的聚居地。
映秀綿虒三官廟曾經讀到過孟郊的《清東曲》,里面是這樣描寫的“櫻桃花參差,香雨紅霏霏。含笑競攀折,美人濕羅衣。”白色的櫻桃花如同少女如雪的肌膚,讓人不禁心生憐愛,游客也紛紛與櫻桃花來一個親密的互動;微風吹動枝丫,驚落了片片花瓣,花香也隨著微風飄向遠方,給遠方的客人提前送去了驚喜;
映秀茶祥子——偷得浮生半日閑,拾得余生百日安當地最出名的茶葉便是“大土司”黑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當時人文地理精神的標志之一;1400年的茶馬古道從初始的“以茶治邊”到現在的西路邊茶大土司黑茶“以茶富民”,將藏羌回漢親密凝聚。汶川茶祥子出品的大土司黑茶以“健康,以人為本”為理念,其獨有的發酵藝術呈獻的醇和的口感,明亮的湯色受到大家的喜愛。在汶川這片土地上,孕育了海納百川的治水文化;悠遠厚重的藏羌文化;天人合一的熊貓文化;守望相助的大愛文化。汶川也在向世人昭示著“運動康養 生態頤養”的康養汶川新魅力。最后為大家推薦幾條汶川非常棒的線路圖,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來安排。線路1:汶川休閑度假賞花踏青生態之旅成都--水磨古鎮--仁吉喜目谷--漩口鎮--天地映秀--蘿卜寨--成都線路2:汶川藏羌風情體驗文化養心之旅成都--丹青水磨--煙雨三江--天地映秀--綿虒古城--威州羌城--蘿卜寨--龍溪羌人谷--成都線路3:汶川大愛文化之旅成都--漩口中學遺址--茶祥子--愛立方--漁子溪--震中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