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榮膺“2018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
5月18日,在上海舉辦的2018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上,河北博物院榮膺“2018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
“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獎項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于2012年首次設立,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出兩個博物館。作為中國博物館協會的一員,近年來河北博物院在省文化廳和省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導下創新發展理念,付諸實際行動,贏得了文博界專家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在2018年度評選中從全國數千家博物館脫穎而出,獲此榮譽。與歷年曾獲此獎項的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福建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等省級以上博物館一同躋身于最具創新力博物館行列。
一、創新策展理念,講述多元化“河博故事”
新館籌建期間啟動基本陳列策展之初,創新理念不再遵循綜合性博物館普遍推出通史基本陳列的傳統模式,而是立足本省文物資源特色,擷取歷史長河中河北獨具特色的片段,萃選5000多件文物,推出了歷史、藝術專題展覽9個,形成了新的陳列體系,就像是把散落的珍珠穿成了項鏈,集中呈現了燕趙大地璀璨的文明,得到了業內專家和社會公眾的一致好評。展覽的形式設計也充分考慮到了公眾的觀感體驗,率先在展廳中大規模應用低反射夾膠玻璃展柜,提升了展示效果,在國內博物館獨樹一幟。
臨時展覽策展把時代發展主旋律和公眾的需求作為動力和出發點,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形成了“世界故事”“中國故事”“河北故事”“自然故事”四大展覽體系。在這一理念指導下,近幾年每年推出臨時展覽30個左右,全方位滿足了不同年齡和不同層次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世界故事”系列之“走進帝俄時代——俄羅斯彼得霍夫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特展”,通過243件套文物藝術品講述羅曼諾夫王朝的興衰榮辱,讓觀眾直觀地了解到俄羅斯的歷史脈絡和藝術風格,領略異域風情的綺麗獨特;“中國故事”不僅直接引進外省文物展覽,還積極聯合辦展,如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同一主題、三個篇章、每地一篇、三地聯展”的辦展理念,并與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共同策劃推出了“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配合展覽,河北博物院還開展了“我的穿越之旅”等社會教育活動并開發配套的文化創意產品,活動以集齊三家博物館印章可兌換獎品的方式,吸引了三地觀眾線上線下的積極參與和互動;“河北故事”在本院推出“金聲天韻——河北梆子藝術展”等展覽,以展品和演出相結合的方式聲情并茂地展現河北梆子的獨特魅力,感受河北歷史的源遠流長;積極策辦“漢代王室文物展”“古中山國文化特展”等展覽赴旅順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揚州博物館等博物館展出,“河北博物院精品文物圖片展” 赴日本,“佛?緣─河北曲陽白石佛教造像藝術展”赴臺灣展出,將“河北故事”講述給世界和全國。“自然故事”推出“同一個地球---中國動物標本展”展覽,有效填補了我院缺乏動物標本的空缺,為小朋友的課外生活增添了色彩,享受自然世界的千姿百態。
二、創新社教品牌,共享立體化“河博文華”
依托本省深厚的文化資源和本院豐富的館藏和展陳文物資源,創新打造社會教育項目18大品牌,其中“文博講壇”“快樂學堂”“博物館里的動物世界”“博秀劇場”“青葵劇社”“傳統文化惠萬民”已經被打造為金牌社教項目。“文博講壇”內容涵蓋傳統文化、文物考古、書畫鑒賞、藝術品鑒等多個領域,每周一期,從不間斷,自2014年6月9日開講至今已經舉辦200余期,部分講座內容已集結成冊,讓講座中的精彩時刻成為永久的記憶。“快樂學堂”等青少年教育項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涵蓋不同年齡段,讓博物館成為青少年快樂學習的“第二課堂”。“傳統文化惠萬民”等項目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將博物館文化服務送到百姓身邊。“博秀劇場”每周六上午風雨無阻公益演出,奉獻一場場河北梆子視聽盛宴。
各具特色的社會教育活動博得了觀眾的陣陣喝彩,“文博講壇”的鐵粉張振輝專門為此寫了一封感謝信,“每個星期日都是我最快樂的日子,因為“文博講壇”固定在每周周日。聆聽“文博講壇”的智者之聲,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充實了生活,誰能說我聽這樣的講座不是一種旅行呢!這種旅行,不用花錢,沒有顛簸,無須走路,絕無風險,但風景奇絕。”
三、創新服務方式,優化全方位“河博體驗”
河北博物院正式開放以來,持續推進對各項開放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北區(老館)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為接辦高等級的文物特展創造了條件。例如,部分展廳實現了恒溫恒濕,為展示珍貴的書畫精品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讓普通觀眾能夠近距離欣賞名家書畫珍品。
不斷完善公共區域服務設施,著力為廣大觀眾提供整潔、舒適、雅致的參觀環境。安裝了自助取票機,改善了觀眾長時間排隊換票的窘況;大型互動體驗、原創動漫展示、高清互動三維藏品展示以及影音、小游戲等多媒體信息展示手段,為在場觀眾提供了多角度、多方式了解展覽和文物信息的途徑;手機導覽、數字展館等新興智能化手段的應用,使公眾足不出戶也能成為河博的觀眾。400臺自助語音導覽、新型團體語音導覽機、微信語音導覽為觀眾的自主參觀提供了便利。常設的儲物柜、嬰兒車、輪椅以及直飲水、充電樁、無線Wi-Fi等便民設施都使來到河博的觀眾得到舒心的體驗。
專業化講解員隊伍,每天至少為觀眾提供兩場高質量的固定陳列義務通講服務。為提高服務水平,講解員每天都要進行基本功訓練,內容包括發聲、語言、形體等等,院里還經常開展歷史、文物等培訓和業務交流活動,保證講解員的服務能力和專業素質同步得到提升,在全省和全國的講解員比賽中屢次收獲獎項。
近年來河北博物院培養了一支熱情、敬業的志愿者隊伍,通過不間斷地招募、培訓、考核,2017年已有四批志愿者講解員順利上崗,160余人的隊伍共提供服務一萬多小時。這支隊伍不斷地發展壯大,他們不僅活躍在講解崗位上,社教活動、攝影、翻譯等工作中,也經常會出現他們的身影,統一穿著紅馬甲志愿服的他們成為河北博物院里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四、創新文創產品,塑造實體化“河博記憶”
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開放之際,也是文化創意產品商店運營之時,在觀眾往來新舊館區的必經之路上,專門開辟了一千余平方米的空間精心設計裝修了文創商店。通過對院藏文物、文化資源的系統梳理和挖掘,開發了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實現了從零開始,從無到有的跨越。目前,已研發出文物復仿制品、生活用品、服裝服飾等6大類674種。河北博物院還積極與社會文化企業合作聯合開發或引進河北定窯、邢窯、磁州窯、武強年畫、蔚縣剪紙、衡水內畫等工藝品,觀眾在參觀之余,可以“把博物館帶回家”。這些文創產品也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認可,如“漢代絹紋針線包”獲得2014年度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委會頒發的“中國博物館十佳文創產品獎”,“孩兒垂釣熏香盤”以第一名獲得了“2016年全國文博單位文化創意產品聯展”中的“最佳創意產品獎”等等。
為更方便地參加各類展會,河北博物院設計制作了一套可隨意組裝的標準展具。該展具一次投入,循環使用,可任意組裝成標準展位,靈活方便,而且撤展后不會留下任何垃圾。特色展具被多家博物館所借鑒,河北博物院展示區也多次被評為“最佳展示獎”。
五、創新宣傳手段,傳播多維度“河博美譽”
河北博物院加強與傳統媒體合作的同時,積極與新媒體合作,開展多種方式的宣傳,有效提升河北博物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每年與50余家各級媒體開展各類宣傳合作,如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拍攝系列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并在微博推出“走進河北博物院 探訪國寶背后的黑科技”直播活動,最高在線人數達38.3 萬,累計觀看 210.8 萬。開設官方網站、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組織運營“河北博物院”企鵝號自媒體,將博物院的資訊以更為便捷和多樣的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傳遞給公眾。在館區,LED屏、指示牌、宣傳頁已成為觀眾的參觀指南。而地鐵出入口、流動的公交車電子屏,也漸漸成為觀眾了解博物院的有效途徑。
2017年,為搭建外地游客與河北博物院溝通的橋梁,河北博物院推出《河北博物院展出文物與常設展覽》宣傳冊,放置于省會重要涉外酒店、機場和重要旅游景點等公眾密集的文化、休閑場所,以生動而貼地氣的語言介紹博物院的文物珍品和常設展覽,作為一張精美名片,向遠方的客人發出了誠摯的邀請。
從2014至2017年,河北博物院的參觀人數每年都有一個跨越式的增長,從40萬到110萬,河博實現了參觀人次歷史性的突破。2017年11月15日,來自廣東的尹宗興夫婦成為河北博物院2017年第一百萬位觀眾,羅向軍院長親自為其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精美圖錄,陪同參觀展覽和共進午餐,一對來自南方的普通夫婦,在河博度過了充實難忘的一天。
中國博物館協會在頒獎詞中說到:“河北博物院秉承創新理念,近年來以獨特的館藏文物、專題式基本陳列、貼合館情的特展、豐富多彩的宣教活動、獨具匠心文創產品等提升了公眾參觀體驗,獲得了很好的社會美譽度。”羅向軍院長表示:獲得此項殊榮,這既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們今后工作鞭策和鼓勵。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打造出更具魅力、更有影響力的河北博物院,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