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季度的短租市場注定了不平靜。就在途家完成E輪3億美元融資沒多久,11月1日,小豬短租(以下簡稱“小豬”)再次宣布完成1.2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據了解,小豬本輪融資由云鋒基金領投,原有股東愉悅資本、晨興資本、今日資本繼續增持,并由泰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一時間本土的短租市場似乎進入了一片白熱化,融資數額不上億都不一定能上新聞頭條。
小豬成立于2012年,并在去年11月完成上一輪融資。2017年6月7日,小豬內部郵件,宣布小豬房源已經突破20萬套。
本土短租的蓬勃發展,行業良性競爭,本應該是所有行業從業人員高興的事情。但身為世界短租巨頭的Airbnb(愛彼迎)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在剛剛過去的一周,Airbnb大中華區的負責人葛宏,在群發郵件中宣布離職,葛宏于2016年加入Airbnb負責產品和技術團隊,今年6月被任命為Airbnb全球副總裁,全權負責中國區業務,葛宏為何做出了這個艱難的決定?
看看葛宏身為中國區總裁交出的成績單: 北京辦公室工作人員從30人增加到了120多人,網站上掛牌的民宿數量已經翻倍,從一年前的7萬套激增到了14萬套。其中國內宿的間夜量今年有望增加一倍達到800萬。葛宏還說,他的團隊已經將涉嫌黑產刷單從原來的超過8%減少到了不到2%。
成立于2008年的Airbnb一直對中國市場抱有探索的欲望。2013年起Airbnb就已開始在中國試水業務,但真正以成立公司的方式進入中國則是在兩年后的2015年8月18日;待到他們在中國成立辦公室,時間已經轉到了2016年。
從試水業務到辦公室到位,Airbnb足足花了3年的時間,這是外企常見的“慢工出細活”,和外國互聯網企業一樣,他們選擇的是穩扎穩打,與本土互聯網企業一直崇尚的“唯快不破”大相徑庭。
成立愛彼迎中國以后,總部10億美元融資的到位,愛彼迎的中文名塵埃落定,再到懸空的中國區負責人葛宏走馬上任。似乎從2016年底開始,愛彼迎才正式進入了“中國速度”。葛宏在愛彼迎中國用正的“中國速度”,帶領團隊給出了上文各種翻倍的運營數據。危機感強烈的Airbnb才算真正走上了增長的正路,而這一切在葛宏離職后戛然而止。
對于葛宏離職的理由眾說紛紜,圈內圈外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但Airbnb作為一家世界性的成功企業,不至于看不到葛宏上任以來愛彼迎中國所取得的成績。唯一的可能性,可能是這家企業,想要追回他們從2013年以來失去的時間。以一年的時間重新搶回失去的四年被本土短租占據的市場份額,這并非易事。而中國區負責人的離去,只是市場份額下降,本土企業崛起,競爭環境日益惡劣的一點縮影。
正如所有外國互聯網企業的中國分部一樣,Uber(優步),LinkedIn(領英),Google(谷歌)。在高舉高打之后,難免會迎來一陣又一陣的陣痛,這些陣痛的來源似乎都是來自于對中國市場的水土不服。
遠在大洋彼岸的總部決策者,憑借著運營數據來進行一項項人事調配,業務決策,資源支持。他們似乎在下一盤看不到對手的棋,這盤棋勝負的時間短則一年,長則數年乃至十幾年。這對于嚴控投資回報的“獨角獸”投資人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雖然短租民宿行業發展迅猛,不過當前短租民宿市場競爭激烈,未來還需要經過幾輪“搏殺”才能看出誰贏得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