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旅游網訊 3月21日,從內蒙古呼倫貝爾扎蘭屯市工商業聯合會獲悉,截止2016年底,扎蘭屯市私營企業1394戶,個體工商戶20329戶,從業人員4.2萬人,非公有制經濟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8.8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的57.9%;非公有制經濟上繳稅金9.67億元,對地方財政貢獻率達82.71 %;非公有制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17億元,非公有制經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7.2億元。培育中國馳名商標2件,著名商標18件;“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到80個。3家企業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民營企業100強,2家企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阜豐公司進入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行列。扎蘭屯市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先進典型,連續3年在呼倫貝爾市各旗市區非公有制經濟綜合考評中排名第一。
舉全市之力,圍繞企業在經營方面的突出問題和現實需求,抓培訓、搭平臺、強服務、樹典型,引導非公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扎蘭屯市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任組長,42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工作機構,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納入全市目標管理考核體系,進一步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工作的領導。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工商聯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著力破除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隱性壁壘,進一步釋放非公經濟發展活力。圍繞降低企業稅負成本,用足用活優惠政策,近五年共減免稅收4億多元,扎蘭屯市財政落實支持非公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科技三項費1億多元。建立了工商聯網站,開通了會員手機短信,建立了商(協)會微信群,成為政策宣傳、企業展示、信息交流、產品推介、對外合作的重要載體。加強政銀企合作,分別與包商銀行、信用合作聯社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特色批量”貸款、辦理“富民卡”、授信、聯保等方式,為中小微企業和會員累計提供貸款1.2億元,降息360多萬元。2015年召開了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會議,隆重表彰了10家小微企業、7家科技進步企業、19家品牌培育企業和30個服務非公經濟發展先進單位,向受表彰的非公企業發放獎勵資金34.8萬元,進一步提振了企業創新發展的信心。同時,扎蘭屯市率先將非公經濟人士教育培訓工作列入全市人才教育培訓計劃,連續四年組織120名非公經濟人士到無錫、深圳、成都、重慶、睢寧及遂昌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不斷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組織200多家企業參加市內外各類綠交會、展銷會、洽談會,在深圳、上海、西安舉辦了3場產品對接會,促進了地區間、企業間的經貿交流和合作。
按照確保質量、優化結構的要求發展吸收了一批優秀非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加入到工商聯隊伍中來。5年來,工商聯會員已發展到220人,全部建立了數據庫檔案。6名工商聯執委被推薦為呼倫貝爾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11名執委擔任呼倫貝爾市工商聯執常委,98名非公經濟人士擔任市本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會員隊伍不斷壯大,素質明顯提升。先后組建了易物商會、女企業家協會、創業者協會等26個商(協)會組織,擁有會員1200余人,基本覆蓋了我市優勢特色產業,與額爾古納市工商聯建立了友好商會,這些商(協)會組織和會員企業共享信息、共享資源、互惠互利、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在發展經濟、帶動就業、科技創新、服務社會、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對全市非公經濟進行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引導非公企業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新產品研發步伐,著力補短板、育特色、調結構、促發展。重點扶持100家基礎較好、成長性強、帶動就業較多的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中的中小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支持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建立產品研發機構,引導企業采用先進環保工藝技術,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以企帶村、村企結對、優勢互補、助推新農村”活動和 “村企合作” 、“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非公企業和非公經濟人士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共實施項目65個,投資總額1260萬元,幫扶貧困戶80多戶,安置就業100余人,捐贈款物總計30余萬元。兩位企業家被評為呼倫貝爾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一位企業家被評為呼倫貝爾市“草原英才”;薛麗敏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