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旅游網訊 新華社成都3月15日,四川遂寧市射洪縣黃家堰村黨支部書記張萃東按照市里統一安排,將鄰近的12戶村民組建成一個聯動組,救助“空巢”老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隨著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和人口流動性的加速以及生活習俗的改變,幾代同堂的傳統家庭模式已經一去不返了,空巢老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老年人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財富,關愛特殊群體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社會問題!
換位思考,走進特殊群體的精神世界,開啟關愛特殊群體的心靈之門。或許是因為年輕,或許是疏于對老人的理解,我們無法體會和感受那已近暮年的孤獨和悲涼。老人需要我們給與更多的關愛,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傾聽他們的心聲,更要落實在關愛行動中。“百善孝為先”, 黨員干部就是要當留守老人的“好兒女”、留守兒童的 “好父母”, “用心” 關愛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
充分發揮黨組織、黨員干部的引領作用,創新服務方式,促進關愛特殊群體活動常態化開展。發動老年互助組成員以及互幫互助抱團的形式,是一種卓有成效的工作創新,解決了農村留守老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發展。它的主要形式:一是生產互幫; 二是生活互助;三是發展互促;四是精神互慰。
最主要的還是精神互慰,關心他們心里健康。對高齡、空巢、獨居的留守老人,黨員干部必須積極開展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具體措施主要有:安排互助組成員輪流上門看望,聯絡感情、傾聽訴求,適時適度做好心理安慰和疏導,陪伴幫扶對象出戶到老年活動中心(室)參加文體活動,愉悅身心,排解煩惱。主動到空巢老人家中做家務、陪聊天、辦急事、解難題,使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難有人幫、心情郁悶有人解、生病就醫有人陪、受到侵權有人管、休閑娛樂有場所。真正做到為政府分憂、替子女“行孝”、幫老人“減壓”。
四川江油首推“單元化聯戶共建共享工程”解決了留守老人生活、教育、心理、安全方面等問題,特別是“常到家看看”的困難聯邦、平安聯創、新風聯樹等“五聯公約”更是值得借鑒。 黨員干部就是要創新工作方式,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用心去關愛他們。盡管已近黃昏,我們也要讓它幸福滿天,祝愿天下所有老人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