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我們美麗的星球,在北緯25度,除了海洋,絕大多數地區都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但是在地圖上卻驚奇的發現,在中國貴州南部,有一處茂密的原始森林,聯合國的專家學者認定,這里是世界同緯度最后的一塊綠寶石。這塊珍貴的綠寶石,就是地處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
荔波原始自然,風光迤邐,無論是秀美綺麗的小七孔,神秘壯觀的大七孔,婀娜多姿的樟江,還是雄奇險峻的水春河,都足以驚艷每一個向它瞥過一眼的人們。這里有著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布依族、瑤族、水族、苗族在這里依山傍水而居,與這片綠色的大地和諧共處,共同譜寫荔波燦爛的民族文化。正是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豐富的民族情懷,共同打磨出了這塊同緯度最后一塊綠寶石——荔波。
荔波,是布依族語言的音譯,意思是美麗的山坡。荔波的美,源自于她的自然原始、秀麗多姿。古韻悠長的樟江水,蜿蜒流淌在奇駿的卡斯特群峰中,成為這座城市的血脈;山川、瀑布、森林、鳥鳴,構成了荔波大地天然的肌理;而綠色,則是這片大地上最原始、最純凈的皮膚。這塊綠色的寶石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荔波的山水名片——小七孔。
小七孔因景區內有一座建于道光15年(1836年)的小七孔古橋而得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國最美的地方之一。小七孔景區在寬僅1公里、長12公里的狹長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種景觀于一體,玲瓏秀麗,有“超級盆景”、“小九寨溝”的美譽。小七孔景區內有眾多綺麗多姿的景點,比如著名的小七孔古橋、跌宕起伏的68級跌水瀑布、水中有樹的水上森林、湛藍清澈的臥龍潭和水上迷宮鴛鴦湖等等,其中最引人入勝的就是鴛鴦湖,其有著“不游鴛鴦湖,枉到小七孔”的說法。
鴛鴦湖是一組天然的高原喀斯特湖泊,是由兩個大湖、四個小湖串聯而成的奇妙水網。這里湖水如茵,綠島之間港汊交錯、迂回交合,形成一座水上迷宮,被人贊譽為“東方亞馬遜”。深入鴛鴦湖,你會發現這里光是空氣就足以讓你如癡如醉。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空氣清新”的標準是空氣中負氧離子達到每立方厘米1000個,咱們生活的城市都很難達到這個標準,而鴛鴦湖上居然達到了每立方厘米182500個,是標準的180多倍,所以,這里也被稱為“洗肺養生”的圣地。
鴛鴦湖內植被蔥蘢,蓊郁青翠,你若劃船深入“迷宮”之內,還會發現有成百上千株樹木植根于水中的頑石上,又透過頑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它們不但不腐敗,而且長得極為茂盛,這水中有石,石上有樹,樹水相依的獨特景色不禁讓人嘆為觀止。更為奇妙的是鴛鴦湖的水,這里的水像一塊流動的碧玉,不過說它碧綠卻又不全對,仔細看去你會發現它還發紫;說它濃郁,偏偏又在紫黑綠色間透出一塊藍,它就像一個善于變換色彩的調皮精靈,有時像藍寶石,有時像紫丁香,有時又像翡翠。為何鴛鴦湖的湖水如此神奇,會這樣的濃淡不一、色慘斑斕呢?這是因為岸上多彩蔥蘢的樹色會映入湖水當中,當它們經過湖水的吸收、反射和折射后,就會形成這五彩繽紛、獨特絕妙的湖水。
說到這,你肯定會好奇,鴛鴦湖鴛鴦湖,說了這么多還沒有提到鴛鴦呢。其實這里之所以叫鴛鴦湖,并不只是因為湖中有鴛鴦,而是因為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時有一個瑤族青年同一個美麗的姑娘傾心相愛,卻引起了臥龍河龍公子的忌恨。龍公子多次興風作浪,要拆散這樁美滿的婚事,但卻被這對有情人一一識破而告敗。于是龍公子惱羞成怒,傾臥龍河之淫水,泛濫臥龍壩子,淹成兩個大湖,要活活淹死這對情人。千鈞一發之際,美麗的姑娘牽著自己的心上人轉了三轉,兩人變成一對鴛鴦鳥,在湖上交頸而游。龍公子又羞又惱,追逐拍打鴛鴦鳥,但兩只鴛鴦鳥十分靈活,龍公子無可奈何。最后作惡多端的龍公子氣絕而亡。如今,鴛鴦湖夏天蝴蝶成群,人們說,那就是鴛鴦被龍公子拍散的羽毛,臥龍河就是龍公子的身軀,那交錯的港汊,便是龍公子的腳爪。如今自己的身軀成為了情人蕩舟的天然勝地,這恐怕是龍公子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吧。
鴛鴦湖里還有一對將近300多樹齡的鴛鴦樹,這兩棵樹高大茂密,一高一矮的并排而生,就好像永不分離的鴛鴦。這兩棵樹半截在水中,枝葉在水面上糾纏在一起,雌樹纖巧秀麗、阿娜多姿,雄樹粗獷偉岸、強壯挺拔,許多蕩舟游湖的情侶都會在鴛鴦樹下留影,以紀念他們的愛情。
風情萬種的鴛鴦湖,蓊郁青翠的世界與色彩斑斕的湖水相輔相成,所謂瑤池仙境也未必如過此。
荔波的美源于自然,傳承于文化,豐富于民族,它不僅有著“抬頭張家界,低頭九寨溝”的絕美風景,還有著濃郁獨特的民族文化。
荔波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主要有四個少數民族,分別是布依族、水族、苗族與瑤族,一共占了當地人口的92%。他們在這片美麗的家園里開荒、農耕、捕魚、紡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締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布依族是荔波世居的主體民族之一,人口約占全縣人口的59.62%。據記載,布依族是從古越人的“駱越”一支發展起來的。布依族很多非常獨特的風俗,比如驚險萬分的上刀山下火海、精彩神秘的儺戲等等,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甲良鎮斗牛節”。甲良鎮的“斗牛”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比西班牙斗牛的起源要早的多。不過甲良鎮的斗牛不像西班牙斗牛那樣是人斗牛,而是真正的牛斗牛,每年都會有上百頭氣勢洶洶的公牛前來爭奪“牛王”的稱號。每到農閑季節,七里八鄉的布依群眾都會來看比賽,這是為了祈求能夠大豐收。
荔波的苗族主要聚居在荔波縣佳榮鎮的水維、拉潭、拉易以及大土等地,他們自稱為紅苗和黑苗。
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有著燦爛的文化、獨特的民俗。比如說苗族的婚俗很有特點,而且各支苗族的習俗不盡相同。比如說提親,紅苗提親的時候,女方會給媒人殺一只雞,煮熟之后,觀察這只雞眼睛,若是雞眼閉合良好,這說明這婚姻締結算是成功,甚至可以自行擇定吉日辦理訂親或接親程序。而苗族則不相同,女方父母要請人測算雙方的年庚八字,如不相克,才會同意成親。
荔波瑤族是開拓荔波的最早居民之一,遠在殷周之前,他們就披荊斬棘、繁衍生息在荔波這塊土地上。現在荔波主要有三支瑤族,分別是青瑤、長衫瑤和白褲瑤。與其他很多地方不同,荔波的瑤族仍然保持著傳統的風俗,比如瑤山古寨的瑤族,他們是中國最后一個持槍部落。還有從這里的瑤族姑娘傳統的的服飾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她們現在依然衣著傳統,上身穿兩片瑤,下身穿百褶裙,透出一種古樸原始之美。所謂兩片瑤,就是指一種由前后兩片布拼接起來、左右不封口、不遮雙乳、上下里面全都真空的性感服飾。不過瑤族姑娘之所以穿著如此“暴露”,倒不是為了性感,而是因為這里悠久的瑤族文化——對母性和生殖上的無上崇拜。
水族也是荔波少數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遠古神秘,其文化燦爛悠久,其中的水書、馬尾繡更是被收錄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書是水族的文字,是類似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但比甲骨文還要古老800余年。水族崇尚鬼神,而水書正是各種鬼怪魂靈記述、各種禁忌事項及各種辟邪驅鬼方法的集成,在水族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作用和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能看懂水書的被稱為水書先生或鬼師,在族人當中的地位也非常高,水書正式通過他們的口傳、手抄的形式才流傳幾千年延續至今的。
馬尾繡也是水族獨有的民間傳統工藝,被稱為“刺繡的活化石”。馬尾繡的主要原料自然是馬尾,它的工藝非常的復雜,采用這種工藝制作出來的繡品具有淺浮雕感,造型抽象夸張。雖然經歷時代和環境的變化,但馬尾繡的造型理念和式化符號基本不變,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荔波的少數民族文化如此豐富,讓人稱奇。他們在這里傾注了一代又一代的心血,滋潤著荔波這塊綠寶石,使得它更加的瑩潤。如果想真切、全面的領略這濃郁多彩的民族風情,那么《水韻樟江》則是最好的選擇。
《水韻樟江》是一部大型水上實景演繹,由118位民族藝術家參與創作,歷時3年零9個月制作而成。《水韻樟江》以美麗嫵媚的樟江夜景為背景,以充分展現布衣、水、苗、瑤等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這場盛大的表演,無疑是一場視聽盛宴,它將用最新的、最生動的方式將荔波少數民族的故事完整的講述給我們,來到荔波,千萬不要錯過這個可以聽懂她的機會。
荔波的樟江源自美麗的月亮山脈,是珠江水系發源地之一。這里風光迤邐,一江碧水更是讓人心動,兩岸青山倒映在平靜的水中,山和倒影竟然會無法分辨。夜里的樟江也別有一番韻味,傍晚時分,乘坐龍舟行于一江春水之上,吹著涼爽的夜風,聽著故事,賞著兩岸嫵媚迷離的夜景風光和萬家燈火,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船行到龍王洞之時,還會有一場以白巖布依村寨民間傳說“龍王洞龍王治水”為依托的3D投影表演,真龍現身之時仿佛頓感身處于迷幻的仙境之中,如夢如幻。
荔波的美,在于她純凈不加雕琢的自然風光,在于她燦爛悠遠深長的民族文化,正是這絕世美景和民族文化的和諧交融,才共同打磨出了這個世界自然遺產地——地球腰帶上的最后一塊綠寶石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