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航業取得了驕人成績:截至2016年底,我國航空運輸規模連續12年穩居世界第二位;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比重達到26.8%,比2012年提高11.7個百分點;建成了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發展速度最快的機場網絡;民航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民航運輸實現了數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國民航業正成為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
其中,國際航線更是成為各家航空公司主要發力方向。2016年,中國民航國際航線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9.3%;國際航線完成飛機起降81萬架次,比上年增長16.9%。除了旺盛的出境需求,國際化、一帶一路等也是航空公司積極走出去的動力。
以目前最受關注的一帶一路為例,據了解,中國民航目前已與6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40多個國家實現空中直航,每周共有約4200個航班。航空公司中,國航、南航、東航、海航等國內航空公司均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運力投放,新開辟沿線國家航線200多條。
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際航線仍然是各家航空公司關注的焦點。在本航季,國內航空公司計劃新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航線70條,主要集中在俄羅斯、中亞、東南亞、南亞及南太平洋地區國家。國外航空公司新開35條航線中,有34條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澳大利亞、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等10個國家。
國航自2015年起國航相繼開通了北京至明斯克、布達佩斯、華沙、吉隆坡、孟買、科倫坡、伊斯蘭堡等多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線。今年6月,國航開通了北京-阿斯塔納、北京-蘇黎世直飛航線。
2016年,東航新開辟了上海至布拉格、阿姆斯特丹、馬德里、圣彼得堡、芝加哥和布里斯班6條國際遠程航線。國際航線運力,包括“一帶一路”國家航線,增長約30%,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國際航線場運力投入,占整個運力的比重已經超過50%。東航表示,我國民航要爭取有計劃地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全面通航,編織起完整空中網絡。
截至2016年底,南航在“一帶一路”沿線38個國家和地區的68個城市開通了172條航線,每周投入2200多個航班,承運旅客1500多萬人次。此外,南航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0家航企在47條航線上進行代碼共享。
海航控股(600221)更是大力加碼國際航線,并在這一過程中創造了多個第一。2016年年報顯示,至2016年底,海航控股共運營國際航線140多條。這一年海航控股新開42條國際航線,其中遠程洲際航線20條,運營的國際航線數量翻番。新開北京-特拉維夫為中國航空公司首次開通前往以色列的航線,北京-曼徹斯特航線是中英兩國首條飛往倫敦以外的城市航線。同時,還新增深圳作為遠程國際通航城市。2016年年底,海航控股更是在深圳一口氣開通5條國際航線,包括前往奧克蘭的洲際航線。2017年海航控股中報遞出收入客公里國際線路數據同比上漲高達79.43%,從63.73億提升至114.36億,遠高于同業水平。
海航控股還積極打造“空中絲綢之路”的新交通樞紐,以海口、三亞為支點,開通海口-曼谷、海口-河內、海口-金邊、三亞-暹粒、海口-萬象等航線,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此外,海航控股還在“一帶一路”關鍵通道、重要節點戰略性投資和設立了區域航空公司。
在此力度下,2016年,海航控股的可用座公里增長25.7%,其中國際航線更是增長57.4%,這也使得海航控股去年國際航線運輸的旅客數量達到227.8萬,同比2015年增長超過60%。
海航控股2017年中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在國際航線運力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截止2017年年中,公司運營國際地區航線190余條,主要以亞洲、歐洲、美洲和澳洲為主,涉及境外52個城市以及臺中、桃園和澳門三個地區城市。公司一方面加速布局至歐美國際網絡,新開重慶-洛杉磯、成都-洛杉磯、重慶-莫斯科、天津-莫斯科和昆明-莫斯科等5條二線樞紐機場直達全球一線樞紐城市的洲際航線。同時加快布局短途國際航線網絡、完善國內中轉網絡,新開國內至亞洲區域短途航線9條,為打通亞洲區域經國內樞紐城市至歐美中轉大通道打下基礎。
開通航線固然有助于直接提升運力,但國際航線尤其是熱門目的地國際航線的競爭則越來越激烈,航權更是緊張。即使如愿開通了寶貴的航線,后續還面臨著如何吸引客流和提升收益等一系列運營問題。三大航的中報顯示,國際航線上的激烈競爭已經產生了一些后果,國際航線客公里收益均出現了下滑,影響了航空公司的整體上收益水平。
一些航空公司由此選擇通過加強聯盟間成員合作,或者直接股權投資的方式拓展市場。
東方航空近日公告,10月3日,Air France-KLM(法荷航)向東航集團定向增發股份的交易已在泛歐交易所完成交割。這意味著該項交易已經塵埃落定。
2017年7月27日,東航集團和達美航空將對法荷航進行戰略投資入股。東航參與法荷航的定向增發,出資約3.75億歐元,持有法荷航約10%股權,并向法荷航委派1名董事;曾戰略投資東航的達美也以同等投資規模,認購法荷航約10%的股權,并向法荷航委派1名董事。
來自亞、美、歐三大洲的三家航空業巨頭以股權方式接成緊密紐帶,必然會對當下世界航空業版圖產生重要影響。東航負責人此前就曾表示,本次合作將搭建連接中、美、歐的航空網絡“金三角”。
而民航業人士則指出,天合聯盟成員東航此次與達美、法荷航構建的“黃金三角”,將會在東航的“太平洋計劃”、“歐洲盈利計劃”產生重大影響,將在中歐航線、中美航線和大西洋航線上與星空聯盟更有利地競爭。
事實上,近年來,除了傳統的聯盟成員間的合作外,股權投資已經成為主流航空公司之間最流行且強有力的合作方式,也成為中國航空公司參與全球范圍內合作,應對全球范圍內的競爭與挑戰,提升中國航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方式。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可以加強中外航企間的合作和樞紐機場的資源共享,同時也能夠降低進入新市場的運營風險。
海航控股在海外投資方面早已走在前列,創造了多個投資海外航空公司的“第一”。近年來,海航控股通過多筆股權投資先后布局境內外多家航空公司,短期內就基本完成了在一帶一路關鍵區域的布點,使得業務范圍和航線快速覆蓋了歐洲、中東、中亞、東盟等地區。
2016年2月,海航控股公告顯示,公司擬以自有資金4.5億美元以增資方式投資巴西蔚藍航空,增資完成后享有其23.7%的經濟利益和與之對應的投票權,成為蔚藍航空的單一最大股東,占有其14個董事席位中的3席。巴西蔚藍航空是巴西第三大航空公司,擁有最多的巴西國內航點。截止目前,Azul 航空忠實顧客達到600萬,成為巴西旅客最青睞的航空公司。
2016年7月,海航控股以自有資金3000萬歐元從巴西蔚藍航空購買其持有的葡萄牙TAP航空25%的可轉債,對應享有TAP航空13.06%的經濟利益。本次交易完成后,海航控股將合計持有TAP航空23%的經濟利益,同時擁有1個可投票的董事席位。葡萄牙TAP航空的線路遍布歐洲、非洲、美洲,有利于完善海航控股航線的國際化布局,助推海航控股在國際航空市場中地位的提高。本次投資使海航控股實現了在歐洲和非洲的戰略聯盟,有利于公司迅速拓展在歐洲和非洲的航線網絡布局。
2017年9月,海航控股發布公告稱,為迅速拓展公司在歐洲、南美洲和非洲的航線網絡布局,增強市場優勢,提高網絡覆蓋和市場占有率,海航控股擬以1790萬歐元從HPGB購買AG公司4.5%股權和7.87%的經濟利益。本次交易對應享有TAP航空2.96%的經濟利益。本次交易完成后,海航控股將TAP航空25.96%的經濟利益,在TAP航空12個董事會席位中擁有2個可投票的董事席位。海航控股表示,將里斯本打造成為海航控股連接中國和歐洲、南美洲、非洲的重要連接站,拓展在歐洲、南美和非洲的航線網絡布局,增強公司與TAP航空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
從海航控股的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與三大航選擇國際知名大型航空公司少量入股相比,海航控股所入股的海外航空公司大多數是所在區域和國家第二大、第三大航空公司,且持股比例較高,大多超過了10%。這些海外公司大多已經在其市場經營多年,相關航線運營成熟,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忠實客戶。投資這類航空公司一方面可以以相對較低入股價格迅速實現相關市場的布局,另一方面,通過大比例持股,海航控股則可以在公司發展和雙方合作方面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海航控股的另一大優勢是有著豐富的航旅生態圈資源。借助對“一帶一路”沿線及合作國家和地區的布局,作為海航集團旗下航空運輸平臺之一的海航控股未來也將獨家受益于集團打造的全方位航旅生態圈。
10月14日,海航控股發布公告,擬收購新華航空、長安航空、山西航空等三家控股子公司的少數股東權益,合計交易對價達到56.46億元,本次收購后,海航控股持有前述三家航空公司股權比例分別為61.74%、97.05%和72.82%。
財務數據顯示,新華航空、長安航空和山西航空2017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26.73億元、5.08億元和10.9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91億元、3110.37萬元和6640.1萬元。海航控股表示,此次收購少數股東權益,是海航控股基于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做出的審慎行為,體現了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此次收購完成后,將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對上述三家子公司的控制權,有利于加強協同效應、提升公司整體運營效率與盈利能力,最終實現公司資源的有效配置及母子公司利益一體化,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
若本次交易成功,這將意味著海航控股繼并表天津航空后,實現了又一次整合。這意味著未來海航控股無論是資產規模、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等關鍵數據都會得到進一步改善,尤其將加強海航控股在一帶一路國家航線運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集團所持有的航空全產業鏈資產也將對海航控股的主營業務產生支持和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