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運如火如荼,剛點開朋友圈里,騰訊新聞聯合東阿阿膠發布的《新年貨社會調查白皮書》,腦海閃現幾個問題,春運從哪里來的?你印象最深的春運記憶是什么?春運回家的禮物——這些愛的心思,一定會被看見什么?
【春運】全球最大一次人口遷徙,50/60、70、80、90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春運記憶標簽,每個行色匆匆的人自愿加入這個洪流大軍,回家過年只是個答案,無問出處;追溯春運,其實它的誕生來自一個詞——“改革開放”,這改變國人人生軌跡的詞,一晃四十年。
【時代變遷】以前總說,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去年底突然變了,變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大時代很難用一個詞來詮釋,但有些物品出現在某個節點,就會構成時代解讀的標簽;這份回家的禮物調查報告,卻給了我們一次觀察這個大時代獨特視角。
【回家過年禮40年變遷圖譜】
78-80年代——改革開放起步,從貧窮到富足夾生時期
物資上來說還是相對比較匱乏,那時候流行送像紅皮兒的點心,用麻紙一包上面加張印著福字的油面紅紙,再用繩子捆起來提在手里;而再后來的盒裝糕點都算是高檔的了。
90年代——慢慢走上富裕
禮品也變得五花八門起來:服裝配飾、鞋子、小家電等時尚小物件。不過,相對普遍的還是煙和酒,逢年過節送一條煙、一瓶酒,這樣一來既氣派又顯身份。
00年代——經濟快速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民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都持續上升,禮品選擇也越來越講究“品位”,許多價值不菲又別具一格的產品進入禮品行列;各種保健品、電子產品等等,健康需求開始萌芽。
10年代——大國中國夢時代
電商高度發達,時尚、健康、精神享受成為新趨勢
3C產品,高檔滋補品,家用醫療器械、旅游度假、收藏文玩成為新的送禮佳品。
回顧改革開放40年,春節回家的禮物,從溫飽到健康,從物質到精神;人們的生活變了、需求變了、觀念也變了;2018年最好回家的禮物是什么?答案是家人彼此的健康樂活,這些愛的心思,一定會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