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公開闡述了消費升級的新趨勢。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用戶更為注重品牌效應;二是用戶群體擴大,消費需求增多,消費方式更為多樣化;三是消費觀念和消費心態的升級,用戶消費變得更加理性。
顯然,這些分析放在酒店業也同樣適用。而面對越來越理性和精明的用戶,酒店方勢必也要做出相應的轉型和發展,在原有的品牌和服務上做“加法”。例如豐富多彩的跨界IP與粉絲經濟;文化、藝術、親子等主題式的深化包裝;與書店、零售等業態的場景融合等等。
不得不承認的是,多元化的轉型思路和策略,更多會被添上許多華麗的“外衣”。而比起許多“空中樓閣”般的包裝故事,酒店在科技應用方向上的探索,往往能獲得更為實在的落地和收益。
不過即便如此,從VR/AR、物聯網、酒店機器人、人工智能再到區塊鏈等等,層出不窮的技術應用也容易讓酒店陷入“病急亂投醫”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是酒店想要抓住科技應用的趨勢以及紅利的焦急心態;另一方面是投資布局的風險與理解擁抱技術發展的雙重壓力造成的焦慮。所以,酒店想要撥開迷霧,尋找到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那條技術道路,著實不易。
那么,酒店究竟該怎么辦?
酒店科技,切忌化簡為繁
刷臉入住、在線VR選房、智能門鎖、智能音箱調節室溫燈光......如今酒店大堂或客房空間沒有各式各樣的技術元素,似乎就顯得與時代“脫節”,但酒店管理者是否真的認真思考過,哪些是用戶需要的,哪些又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實際來看,許多酒店就曾陷入讓科技化簡為繁的誤區中。例如原本方便快捷的窗簾、電視、燈控開關等等,安上所謂智能化技術后,用戶又是需要下載App,又是需要進入公眾號、小程序,過程變得十分復雜,也極大地降低了用戶體驗,與酒店投資技術的初衷背道而馳。
其實關于酒店科技的應用,酒店管理者應該明確兩個方面。一是技術能否幫助酒店提升運營和管理效率,降低相應成本;二是能否實際迎合用戶需求,提升服務體驗和品質。在科技的助力下,讓這兩方面產生協同效應,形成酒店新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動力。
近日,中國移動針對助力中小酒店服務升級而推出的智慧政企“和商務·酒店”產品,便是十分契合上述酒店需求的一站式技術解決方案。其官方介紹稱,“和商務·酒店”是基于中小企業“1+1+N”(1根寬帶,1個設備,N個服務)產品策略,重點面向泛酒店市場的一系列信息化產品。
“和商務·酒店”與香格里拉、喜來?登、希爾頓等數十家酒店簽約儀式
這其中的“1”,一方面指的是中國移動強大的網絡接入和服務能力(光纖寬帶等),另一方面指的是集“光貓+路由+語音+電視機頂盒+智能化開放系統” 于一體的,名為融合企業網關的互聯網終端接入設備。
據了解,融合企業網關產品在傳統網關/光貓的基礎上,升級硬件配置,融合了語音、互聯網電視等增強型功能,搭載了開放的智能化系統,可承載各類業務插件;同時,可提供企業WiFi認證和企業電視增值業務等營銷服務。
中國移動政企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網絡接入和服務能力與融合企業網關的結合,相當于為“和商務·酒店”產品夯實了地基,也能更好地幫助和商務TV、云PBX、云WiFi、云酒管、千里眼、和對講等覆蓋酒店運營方方面面的N項產品服務矩陣更好地投入酒店使用中。
“一站式”解決酒店運營痛點
通常來說,用戶前端體驗到科技應用的成果,要想真的實現用戶體驗和品牌口碑的雙贏,背后勢必需要酒店投入巨大的資金、時間和精力,以及經歷反復測試錘煉打磨的漫長過程。其實這也是酒店在技術應用上一個較大的門檻和阻礙。
而另一方面,酒店運營和用戶服務各個環節和場景紛繁復雜,如果采用不同的技術供應商和解決方案,無論是酒店與多套技術標準、方案的對接,還是將各種環節進行整合融匯,都存在著非常大的難度和壁壘。
當然,這也涉及到數據聚合的痛點問題。在用戶消費以及酒店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例如用戶在酒店的各種線上瀏覽、查詢、消費預訂等行為,在各種渠道或者社交媒體上對酒店的點評分享等等數據。這些數據通過聚合、沉淀、智能挖掘和分析,可以反饋到用戶體驗和酒店運營的每個環節,幫助酒店指定更為精準的運營、營銷、服務策略。
“和商務·酒店”新品發布會盛況
舉個例子,“和商務·酒店”系列產品,基于融合企業網關,形成覆蓋酒店服務的整體產品矩陣。云WiFi產品應用便可讓酒店通過店內WiFi這一天然的用戶接觸點,通過用戶到店數據、駐店時常、來訪周期等等多維度的數據源,更好地實現區域內客流量的統計與分析。和商務TV產品不僅可以作為客房服務、點餐預約的可視化服務窗口,更可以將酒管等多個系統與電視界面融匯貫通,通過電視屏幕進行宣傳展示和精準推送。云PBX則重新定義客房語音,不僅能提供短號互撥、集團彩鈴等,還支持總機IVR配置、軟件話務臺等,實現分房記賬和語音控制。云酒管則進一步降低了酒店管理運營成本……
確實,酒店在技術應用上客觀存在的諸多痛點,也往往讓其需要有著深厚技術實力的合作伙伴,通過一站式技術解決方案的對接,解決這一系列難題和痛點。很顯然,在這方面,中國移動智慧政企便是一個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技術供應商。
好的服務,絕不是閉門造車
其實從技術應用延伸來看,無論是在酒店市場還是整個旅游行業,一站式服務都是一個十分明確的發展趨勢。例如“無邊界”的美團,不斷覆蓋旅游全產業鏈的攜程、飛豬等等,各路玩家們都希望打造更為豐富全面的一站式服務,來爭取用戶更多的停留時間,產生更多的消費增長空間。
而客觀來看,以往的酒店更多是以封閉式、孤島式的模式在發展,這樣一套自成體系的服務空間和模式其實更多是將酒店與周邊社區刻意地割裂開來。這其實并不利于酒店滿足新一代用戶更加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另外從投資運維成本以及收益的角度來看也是如此,更多的中小酒店以及單體酒店不妨轉換思路,打破這種割裂的狀態,以更為開放的態度融入到周邊街區中。畢竟,接入豐富的周邊配套資源,不僅能拓寬酒店的非客房收入渠道,還能讓更多專業的服務助力酒店用戶體驗的提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所說的融入街區,并不是酒店完全開放,基本住宿功能空間仍然應保持獨立,以確保用戶的住宿體驗和私密性,在此基礎上,再與周邊配套服務進行有效的互動。
舉個例子,二十年前,大部分街區中幾乎很難找到一家標準化的健身房,而高星級酒店往往就配套有相應的健身房設施。而現在來看,酒店周邊街區經濟圈中,高品質的專業健身房逐漸增多,其提供的服務往往遠好于傳統酒店空間中陳列一組“冷冰冰”的健身器材。酒店與這些專業健身房的聯動合作,就有了十分廣闊的想象空間。
當然,這樣的模式可以復制到餐飲、聚會娛樂、商務會客、共享辦公等等本地生活領域中。這也意味著,酒店不必花費較高的投資成本,也可豐富完善自身的服務鏈條。尤其對于中小酒店以及單體酒店來說,這更加是個值得嘗試的發展方向。
華住投資的共享健身倉“公園盒子”
其實眾多行業頭部企業的布局策略也能從側面印證這一發展趨勢。例如華住投資共享健身倉“公園盒子”,首旅如家與共享辦公品牌優客工場達成戰略合作等等。
不過,酒店想要對接豐富的外部街區資源和服務,則必須找到合適的技術應用作為其中的載體。同樣以“和商務·酒店”系列產品為例,基于其“1+1+N”模式,通過功能強大的酒店智慧寬帶切入點,不僅確保了酒店預訂、入住、消費、離店等用戶入住全流程智慧化,更是通過和商務TV這一可視化用戶接觸點,讓對接更多外部功能、服務以及資源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其實總的來看,酒店大可不必過度焦慮,以理性開放的心態和方式擁抱新科技,讓科技成為酒店品牌和服務的加分項,而非“負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酒店在選擇技術合作方上也應如此。畢竟,引入實力強勁可靠的技術合作伙伴,會讓酒店的智慧化改造變得事半功倍。而最終應該如何選擇技術合作伙伴,想必業者心中也已有了較為肯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