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終為始”就需要管理者具備很強的逆向思維能力,所謂“逆向思維”就是以結果為導向,強調先明確目標,然后以目標為始點,反向推演,層層倒推,倒推資源和時間配置,然后根據時間節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戰術。
逆向思維的核心不是以過程為導向,然后再去研究現有的條件能達到什么結果,而是以結果為起點,著重研究要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結果需要什么樣的過程及對過程的管控。
比如,企業在制定年度目標時,確定好自己來年想要達到什么目標結果,以這個結果為始點,逐步倒推分析周、月、季度等階段性目標成果,因為只有這些階段性目標成果達成后,年度大目標才能最終實現。按照這個方法,再去倒推分析當下現階段要做什么?要想完成現階段的目標成果所需要的條件和困難在哪里?怎樣做才能突破這些條件和困難的制約?只有當這些難題都解決了之后,你的小目標才會實現,當你的各個小目標實現了,也就意味了整個大目標實現了。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運用讓企業在管理上的確提高了很多效率,但是很多企業的管理者仍然講著看似正確卻沒有實在意義的“廢話”、做著看似正確卻沒有成果的事情。
很多管理者經驗豐富,做事也很有魄力,給下屬布置事情一套一套,給領導匯報工作時口若懸河,大有一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氣勢。雖然他們說的話都對,都有道理,但都是正確的“廢話”。因為跟我們要想達到的“終點”沒有任何關系。
他們為了“彰顯”自己在公司的存在價值,往往在做出一些看似很重要卻跟公司總目標毫無關系的成績時,在老板面前大肆地鼓吹“邀功”;而一旦出了問題,就立馬撇開自己的責任,并強調他的思路及方案都很好,是下面的人領悟能力差、做事不給力。
這樣的管理者都是以過程為導向,以自己的“政績”為導向,至于企業咋樣跟他沒有任何關系,反正目標完不成,背黑鍋的永遠是老板。
就好比兩支施工隊在河兩岸造橋一樣,沒有按照大方案施工,只是各做各的,每天匯報工作時還口若懸河,標榜自己多厲害,可是等到接頭那一天卻發現橋偏了接不上,然后兩邊領導互相指責,并把所有問題都推在基層施工員身上。這樣的結果就是過程“吹”的再好,最終沒有成果,雙方從任務第一天開始就一直在制造成本。
每個企業也是一樣,企業內各部門在做目標管理時應該按照公司的年度總目標進行層層分解,然后按照時間進度步步倒推,把實現目標過程中涉及到的各類人、事、物和各項工作、各個節點、各有關因素以及完成時限等等都充分考慮進去,反推到當下;然后再正向制定方案、細化流程、明確完成時限、責任到人,落實到事,執行到細節,確保實現最終目標。
只有這樣企業內各部門才能有效的形成一股合力,在年底才能會師到一起,否則只能是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了一年,產生了很多苦勞,卻沒有任何功勞。
畢竟沒有成果的過程都是成本的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