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投入對接高產出,這是酒店投資的“鐵率”。年入千萬,在酒店業,也絕非個例,來算一筆賬:
拿最近頗受投資商青睞的中檔酒店來說,中等規模擁有300余家的客房,按照當下二三線城市場的消費水平,物業、裝修、人工等總投資成本在1700萬左右,只要經營狀況良好,出租率達到95%以上,每年的利潤就可以達到800萬左右,這樣算來,回收成本也就只需兩年左右的時間,而千萬級別的收入,也并非很難實現。
這樣的投資回報率,足以讓很多投資者動心。
然而,現實中卻存在諸多阻礙:
1、成本不斷提高,門檻一再升級,“高”投入名副其實;
2、新生代消費人群崛起,個性化、人性化的消費需求越來越難以把握;
3、品牌之爭愈演愈烈,加盟選擇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糾結。
而突破上述三大問題對投資的禁錮,唯有“見招拆招”!
自動避險,轉戰“新一線”
大批酒店品牌云集一線城市,激烈的廝殺過后,靠壓榨利潤度日的酒店比比皆是,然而,投資成本卻不降反升,一線城市的紅海“后遺癥”已病入膏肓。所以,縱然北上廣深有著偌大的市場,龐大的消費人群,穩定的消費基礎,卻擋不住它是一場“最難啃”的硬骨頭這個事實。
在年初獲得“最受歡迎酒店新品牌大獎”的宜尚酒店,就率先提出了“新一線城市”戰略發展計劃。在一線城市“炮灰四起”的時候,宜尚酒店自動開啟“避險”模式,將目光鎖定在了“新一線城市”,同樣具有穩定的消費人群,但競爭與投資成本卻和一線城市不可同日而語。是以,宜尚酒店將這里視為中檔酒店發展的一方沃土。
從“粗放”到“集約”,打造與眾不同的特色體系
曾經,預訂酒店有兩步,第一步,從包里找出一疊會員卡;第二步,根據哪家酒店離火車站更近一點,哪家酒店比其他品牌便宜了20塊錢等“客觀”因素最終決定住哪家酒店。一味的追求數量規模上的突破,讓特色成為一紙空文,那是一個“粗放”式發展的時代。
然而,如今,沒有特色,酒店發展將舉步維艱,特色成了打開市場的必備利器。宜尚酒店之所以能夠以一個“新人”的姿態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標準+特色”模式下的“一地一特色”。就拿宜尚的早餐來說,所有的分店既有農家土雞蛋、新西蘭有機奶、綠色有機蔬菜等35種優選食材的“標配”,還有1款爆款小吃的本土特色,“35+1”的個性早餐組合成就了宜尚與眾不同的“標簽”,且不易被“復制”。
以服務為原點,多維度拓展品牌附加值
酒店的空間是局限的,但能夠體現出來的服務卻是無限的,無限的體驗可以延伸出多維度的品牌附加值。
拿宜尚來說,作為世界50強酒店集團——東呈酒店集團旗下的標準型中檔酒店品牌,它首先是一個具有“先天性”優勢的實力品牌。
其次,它“自動避險”試水“新一線城市”,從根本上緩解投資壓力;它以嘗鮮的精神在國內推出“減負箱”板塊,將顧客的行李收納進“減負箱”,是國內唯一一家將“輕裝出行”落于實處的酒店;它把大廳打造成了一個集就餐、辦公、休閑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light space”,將現代人追求的輕松、時尚調性進行到底;它在產品體驗上追求極致,與慕斯床墊、國際洗護等大牌跨界合作,為酒店定制大牌用品……品牌實力與無限服務一起糅合出的是更豐富的品牌內涵。
就目前看來,中檔酒店的發展空間還有很大,即便隨著發展,它在“新一線城市”有一天也會“硝煙四起”,但是,毋庸質疑的是,掌握趨勢,學會借力,與宜尚合作,可以先人一步拿到創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