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接連著幾場降溫,很快就迎來了小雪,重重寒氣正式宣告冬季的到來。沁人肌骨的寒意,給不少體弱者、心腦血管患者敲響了警鐘。
眾所周知,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它對外界環境的感受力極為敏感。寒冬季節氣溫非常低,而氣溫驟降,人體耗氧量就會劇增,心臟為維持正常體溫,必須立即改變心率、增加血壓。因此,很容易引發心臟及心血管方面的不適,如胸悶、心痛、心悸、眩暈等,嚴重時還會導致休克。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再加上吸煙、高膽固醇飲食、缺少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國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而且有低齡化傾向。心腦血管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困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深受其害。
除了季節變化帶來疾病高發,我們日常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都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相關數據顯示,空氣污染、噪音等是引發心臟病的主要誘因,其余依次為疲勞、酗酒和負性情緒。
越來越多的寫字樓發展到集約化發展,空氣流通不足,辦公裝修頻繁,辦公室吸煙、電子辦公設備密集等,給辦公室人員帶來許多潛在的健康隱患。心臟疾病便是其一。
長期工作在嘈雜的環境中,噪音會刺激脈搏和心率改變,導致血壓升高,心律失常,引起突發性心血管疾病。
此外,長期工作壓力大、暴飲暴食、勞累過度、負面情緒郁結,暴躁易怒,都會刺激心率加快,導致心臟損傷。
預防心血管疾病,我們需要關注吸煙、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血脂異常)、五十歲以上或女性絕經期后、早發心血管疾病的家族病史等七大風險因素。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和預防呢?我們建議如下幾點:
1.避免寒冷刺激。秋冬季節,氣溫降低,早晚溫差、室內外溫差過大,及時增減衣物;
2.避免勞累過度。適當的運動可使正常人及心血管患者的內皮功能改善,能有效防治心血管病。
3.避免暴飲暴食。餐后即從事勞動或快步行走容易引發心絞痛,除了保證合理膳食,避免暴飲暴食外,飯后要注意適當的休息。
4.避免情緒惡化。臨床上許多心血管病患者,大多是由于情緒激動引發的。唯有樂觀看待病情,積極配合治療,擁有輕松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情緒穩定,才可盡快康復或減少發作。
5.常備救心。季節無法避免,心疾隱患無法根除,你需要隨身常備日本人字牌“救心”。
日本KYUSHIN人字牌“救心”純天然名貴藥材:天然牛黃、蟾酥、鹿茸、人參、羚羊角、珍珠等,可增加心肌供血,減輕氣虛血瘀所致的不適,如心痛、心氣不足等,在寒冷的秋冬季節救心護心。香港各大連鎖店、藥房均有代售,請認明商標,以免誤購,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