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旅游網訊www.jskjpub.com 陳魯寧文/圖
到了大阪的心齋橋商圈,喧鬧沸騰的氛圍,早已讓來自世界各地的“購物狂”,不血拼到底,死不罷休。旅人來此,借助導航,卻更想看看與鬧市相處無礙、大隱隱于世間的法善寺。
離開心齋橋筋的拱廊,七拐八轉,導航指出,大阪有名的“法善寺橫町”,就藏匿在道頓堀后面的街巷里。
小巷窄窄,路上崎嶇的石板路,早已被歲月磨礪的锃亮。兩旁全是是一間間富有日本傳統特色的飯館。店前簡單的日式裝飾、蓮花石臺、幾束插花,漂亮的格子門,向路人散發出一種獨有的沉穩寧靜,不禁讓人回到了江戶時代幾百年前的風情里。
從道頓堀川沿岸一路走下來,與游人如織的道頓堀相比,建于十七世紀的法善寺附近的街巷,相對獨立又充滿絕對文藝的面孔,投射出經歲月浸染后的淡定氣質。仿佛在告訴人們,這里以小為雅,以虔誠為信仰,就能隔絕喧鬧凡塵幾百年。
盡管在寸土寸金的大阪,這兒的老街區早已被包圍在一層層高樓大廈鋼骨森林里,但這片由低矮的老屋、街道和小巷組成的街區的存在,其本身就向漫游者證明一個道理:文化最有力量,不可被征服!
法善寺四周的街巷如同迷宮一般,條條連通。街邊低矮的平房建筑雖都老而陳舊,卻并不顯破敗,時光流轉賦予它的質感內涵,被傳承者一磚一瓦、一筆一劃刻在了店鋪門楣、墻壁、格子門的空間里。
尋找法善寺的漫游中,確實不必指定非常詳盡的路線,導航大致定個位,兜兜轉轉一直走下去就行。也許會走上很久,卻也不用害怕迷路,因為小巷連通小巷,石板路連著石板路,街巷相互銜接,也許會走到原點,也許會途經幾條新街巷,這樣也好,會有新發現。
喜歡日劇的朋友,對法善寺橫丁一定不會陌生。小巷子因供奉著不動明王像而出名。這街巷間的寺廟,雖然小到不像一座寺廟,但人氣是真旺盛。
穿過挑檐的鳥居,眼前佇立著的就是不大的法善寺。此時,早已是華燈初上時分。寺前掛著一排排紅燈籠,盡悉染上了一層淡淡的桔黃色,顯得格外鮮明透亮。
法善寺以水掛不動明王的本座而聞名。它之所以叫水掛不動的原因,就在這尊佛像,是由天然的樹木形成。佛身上,長滿了樹葉與青苔。前來跪拜的游客在祈愿前,都會先向滿身青苔的不動明王像潑水,透過純凈的甘露,借以祈福,生意,愛情,健康、學業。從懸掛寺前的繪馬上可以看到,好像一切皆能庇佑,無所不能的樣子。佛像的前面兩側種植者漂亮的花朵。
洗手池的邊上刻著三個大字:洗心水。信眾在此澆水祈福,必須先把連著心的手,洗滌干凈。想必,只有如此,面對法王的祈福,才會達成心誠則靈!
據說該寺廟,主打祈求愛情成功與生意大發財。信眾們虔誠得相信,面對不動明王佛像福,特別靈驗。不僅當地人喜歡往來此祈愿,眾多的國外游客也都慕名前來到拜謁。
出了法善寺,轉角就是鬧中取靜的小小浮世繪館。門前的獨特藝術范十足招牌,吸引了我的眼瞳。里面不大的展覽空間,足以然人好好感受一下江戶時代的大阪和京都的人間煙火。體驗的區里,放著各個時代收藏的許多靜美的浮世繪館藏畫冊。細細翻閱瀏覽之下,日本江戶時代古都的風情、市井生活,透過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的浮世繪,盡悉刻畫入木,一覽無余。
正像旅人從浮世繪館里看到所刻畫的天神祭那幅畫一樣,千百年歷史變遷,大阪人對天神的崇拜,依舊如常。眼前一幅幅浮世繪,昭示出大阪人對歷史、文化和風俗的尊崇信仰。其實,這一切的積淀,歷盡千年滄桑,早已融入大阪人的血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