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旅游網(wǎng)訊www.jskjpub.com陳魯寧 文/圖
八百里太行,縱貫冀晉豫三省。北太行,在河北,西太行,在山西,南太行,就佇立在河南。南太行,有著泰山的巍峨、華山的險要、嵩山的挺拔、黃山的秀美。地質(zhì)學家馮德顯說過一句話:“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河南。”
南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小村子,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勢險絕,就是聞名遐邇的郭亮村。郭亮村以其獨特的山勢,峰巒疊嶂,山清水秀,洞奇瀑美,潭深溪長。這里秀峰突兀、石徑崎嶇,紅、白龍溶洞,幽靜深邃,喊泉,銀瀑懸壁。
上世紀70年代里,村里人在絕壁上,全憑一雙鐵掌,揮舞著鋼釬,硬是打了一條通往大山外的“郭亮洞”隧道公路。這一條“掛壁公路”,被譽稱為“世界最險要十條路”之一(排在第2位)和“全球最奇特18條公路”之一(排在第3位)。
自此,“絕壁長廊”讓這顆“太行明珠”傲立于千仞崖壁之上,國外朋友來此采訪后,驚稱其為“世界第九大奇跡”。
十月,深邃的南太行大峽谷,留住了一年中最美的秋季,秋色濃郁。山色絢麗,云蒸霞蔚,俊秀險峻的南太行,宛若一幅蘸著云霧濃濃著色的畫卷,向奔向它的旅人緩緩展開。
旅人一行要去尋覓的地方,是南太行峭崖之上的郭亮村。
峭崖人家
小村子豎立在約一千四五百米的峭壁懸崖之上。 “千仞絕壁立太行,高闊雄險在郭亮。崖上耕織農(nóng)家樂,清風白云拂石房。”一排排山石砌而成的家園,向世人默默地述說著古老的故事…….
郭亮村,飄落在河南的萬仙山中。相傳,東漢末年,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太行山區(qū)的農(nóng)民郭亮率饑民,揭桿而起,反抗壓迫,很快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農(nóng)民隊伍。后因寡不敵眾,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絕壁之上。自此,世世代代,郭亮人就生活在這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崖近乎絕境的峭崖之巔。
其實,郭亮村人,多姓申,元末時,申氏家族原本好端端在南京做官。明初,朱元璋大清洗京城前朝遺老遺少,將申氏家族押配青海做苦役。途中,申氏一族從山西逃出。全族幾百口人砸掉大鐵鍋,一戶分一塊鍋鐵做憑記,各奔東西,但愿來年憑此辨認,冀望全族團圓,故稱“大鍋申”。后來,一小部分申族人進入河南,躲進太行山中,攀隱定居于郭亮村 。
除了秋冬季山風刺骨外,每逢夏季到來,村民總要受到山洪、滑坡的侵襲,房屋倒塌。但事后村民又癡情地壘起“新家”,死守在這里,汲取著祖輩的先訓和氣息。
如今,郭亮樸實的村民們,為了走出大山,憑借自己原始的力量,修建了絕壁長廊,推開了自己塵封于世的石門,讓慕名而來的人們前來,閱讀峭壁懸崖的險俊,領略遺落村落的古樸純美。
天梯古道
郭亮村,位于太行腹地。村里房子倚山崖而建,村前咫尺是百米懸崖,村后是高聳的山峰,自古交通閉塞,出山艱難,只有一條天梯小路通向山外。天梯是郭亮人的必經(jīng)之路,720級臺階,鑲嵌在200米高的絕壁上,最窄處20多公分,險要處須側(cè)身才能通過,一腳蹬空便有墜崖之險。天梯險峻,不知有多少郭亮人失足落梯,輕者致殘,重者喪命。
當?shù)剡€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層層石階級級險、 輩輩出山步步難、 悠悠歲月年年走 、噓噓喘息聲聲嘆……. 走在蜿蜒崎嶇的石板路上,腳下便是峭壁,著實讓人不寒而栗。真是難以想象當初的人們是如何在這么陡峭的巖壁上,開出這樣一條小路的。
多少年來,郭亮人吃的油鹽醬醋和日用品,都是從天梯下背上來。買來的牛犢、小豬都有是從山下抱上來,長大后,卻要繞道三十多里經(jīng)山西地界下山去賣。
天梯,成了郭亮的生命之梯,也是郭亮的苦難之梯、貧窮之梯。掛壁公路打通前,這是大山中唯一通往中原的古道。天梯是由塊塊不整齊的巖石壘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巖壁上鑿 出來的石坑組成。鑿刻于懸崖峭壁間的石階,一層一層,在空落落的山巒疊嶂間漂浮,沿階而下,人彷如懸在空中的落葉,隨時都可以隨著山間的風兒飄落。
在悠悠歷史的長河里,天梯,默默守著小山村,述說著大山里的人們,掏生活的世代艱辛和苦難。
掛壁公路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大巴車,好似在山嵐的海洋里漂浮一般,一路蜿蜒穿越一座座太行絕壁,行駛在醉人多彩的秋里。悠然空寥天穹下,巍巍太行山、絕壁大峽谷,雄奇而壯觀。筆直如削、蜿蜒曲折的絕壁之中,“鑲嵌”著一條條令人驚嘆的絕壁長廊——盡悉僅憑著一雙手,開鑿而出的掛壁公路,把我們一行引向了舉世聞名的小山村——郭亮。
度娘告訴我們,太行山中掛壁公路共有7條,山西5條、河南2條。分別是山西省陵川縣的錫崖溝掛壁公路、昆山掛壁公路、陳家園掛壁公路、平順縣的虹梯關掛壁公路、穽底掛壁公路。河南省輝縣的郭亮掛壁公路、回龍村掛壁公路。
說起掛壁公路,山西人準保會自詡王莽嶺。王莽嶺,位于山西陵川縣城東的南太行之巔,一山如界,垂直切割開了晉豫兩省,被譽為“太行至尊”、“太行云頂”。這兒有兩條掛壁公路——錫崖溝掛壁公路和昆山掛壁公路。
西漢年間,王莽大戰(zhàn)劉秀,曾安營扎寨于此。王莽嶺,地勢險惡,峭壁環(huán)列。由于天險阻隔,地勢險惡,峭壁環(huán)列,居住在此的二百戶人家,幾乎與世隔絕,千百年來自生自滅。1962年,溝里人不甘閉塞,向大山宣戰(zhàn),歷時三十年,兩代人在村西絕壁上鑿出一條長7.5公里的掛壁公路,開創(chuàng)了中國鄉(xiāng)村筑路史上的第一個奇跡。
然而,享譽中外、名氣最大的非郭亮掛壁公路莫屬!為何郭亮掛壁公路最為火爆,最為靚麗吶?
那是因為一九七二年,不是八十三戶人家,總共三百二十九個郭亮村人,不甘苦熬的郭亮人,為了走出大山,在黨支書申明信帶領下,由村集體先后賣牛羊、賣藥材、賣山果籌資,組織婦女外出打工籌資,投入近十萬元,自購鋼釬、鐵錘、雷管、炸藥等,由13名青年組成組成突擊隊,號稱“十三壯士”,聚在天梯下,舉拳面壁,發(fā)誓要鑿穿絕壁,打出通向山外的大路。
他們用土辦法,在紅巖絕壁上測出隧道線,鋼釬鑿赤巖,鐵錘破石壁,耗費五年多時間,在一百二十米高的絕壁中間,開鑿出一條長一千二百五十米、寬五米、高四米的掛壁公路,被稱為絕壁長廊。
絕壁長廊外側(cè),共有三十五個開窗。當初是為了快速清渣,通風透光,如今,這些天窗成為瀏覽風光的觀景臺。據(jù)說,開鑿這條隧道,打爛了八磅重的鐵錘四千多個,消耗鋼釬十二噸。在施工過程中,十三壯士掄錘、打釬、爆破,炸出石渣后,全村的男女老幼加以清理。當時沒有任何機械,上至七旬歲的老人,下至戴紅領巾的娃娃,輪流上工地,大石塊用手搬,小石塊用筐抬,用籃子挎,人人肩頭成繭,十指流血。
一九七七年五月一日竣工通車。絕壁長廊是南太行第一個橫穿絕壁的隧道。當時廣為流傳著民謠:十三壯士出郭亮,掄錘執(zhí)釬鑿太行。打通天嶄破石壁,橫斷千仞穿一廊。郭亮村的“當代愚公”們,“不怕流血,不怕死亡,永不放棄”,創(chuàng)造了人定勝天的人間奇跡。
絕壁長廊
旅行大巴,向爬山壁虎般,沿著掛壁公路,一步步駛近郭亮村。四周萬仙山,山石紅艷,俊美秀麗,層層疊疊,仿若仙子的化身,讓我們身歷其境后,驚嘆世事萬物的神奇。世代積累中,山石傲氣,早已融入山脈,更融入人們探幽尋美的心境。
前一晚的細雨蒙蒙,讓山間霧氣騰騰,神仙般的繚繞掠浮過峽澗。奔向郭亮村的一路上,整個沙窯、南坪鄉(xiāng)的身軀蜿蜒在太行峽谷絕壁之上。峽谷寬達五百米,兩旁絕壁深一百三四十多米,長四十公里,巖石色澤赤紅,如刀劈斧剁,被稱為“紅色絕壁大峽谷”。經(jīng)過千百萬年的風化侵蝕,花崗片麻巖、砂頁巖和石灰?guī)r,形成了干姿百態(tài)的神影。當?shù)厝酥v,在清晨傍晚霞光的輝映下,紅色砂巖的絕壁,會愈發(fā)顯得雄偉神奇而壯觀!
絕壁長廊,就是在山的腹部貫通的一個蜿蜒曲折的長廊。每一段山的壁間,鑿開了大小不一的口子,順著壁隔的口子向下望去,就是萬丈懸崖。人在懸崖壁間行走,陣陣山風拂來,在峭壁間發(fā)出呼嘯。嶙峋的山石,層層疊起,以各種怪異的姿態(tài),擁抱著八方來客。
郭亮村一帶,花崗巖地貌上藏著眾多溶洞。已經(jīng)開發(fā)的有白龍洞、黑龍洞、紅龍洞與黃龍洞,這些溶洞集中于郭亮后山兩公里處。若從村子徒步過去,大約半小時就到。
途中,車窗外,澗水擊石,發(fā)出的轟鳴聲,高山深潭,串聯(lián)起多級瀑布,飄落在峽谷間的鍺紅巖層上,水擊石壁,聲如雷鳴龍吟,讓人目不暇接。很快,眼尖的同行人,就看到了赫赫有名的 喊泉。它位于郭亮村西南兩千米處,座落在一個窯龕似的絕壁上。一股清泉,終年不絕飄落而下,泉眼距地面20多米。
相傳,天宮七仙女來此游玩,向龍王要水沐浴,龍王急忙拔下幾根髯須,粘在石壁腰間,形成此天然飄泉。泉水水量受聲音影響,喊聲大,水量就大,喊聲小,水量就小,由此得名喊泉,又稱龍須泉。泉下有一塊凸立的石頭,四周長著青苔,稱為仙女浴臺。
一潭清泉,水悠悠,碧綠如美玉。流水潺潺,叮咚歡唱。 當我們一步步攀上石階,便看見一群旅人在山水間呼喚,伴隨著叮咚流泉,讓快樂洋溢在青山綠水間,久久不肯散去。
順著絕壁長廊蜿蜒前行,我們終于抵達了坐落于懸崖邊上的村莊——郭亮村!
它佇立在山的頂端,顯得出奇的淳樸且單純。整個村子,依山層疊,盡悉用當?shù)厣顪\不一的丹紅色原石壘砌而成。古老原石的蒼涼,瞬間讓我們感受到峭壁上村莊的淳美和遠久…..
巨石世界
郭亮,以秀美山嶺,獨特的石舍而聞名,踏足此地的遠方來客,無不為其周圍的自然風景而迷攝。
走入村寨后,旅人發(fā)現(xiàn),這兒簡直就是一個巨石世界。除了用山石,層層疊疊壘砌而成的千百年石屋,隨處可見的石物件有:石磨、石碾、石巷、石桌、石凳、石床、石階、石壩、石路、 石碗、石筷、石橋、石斧、石鋤……質(zhì)樸的石舍,淳樸的山民,有石磨石碾石頭墻,石桌石凳石頭炕,渾石到頂?shù)霓r(nóng)家莊院,一幢幢,一排排,依山順勢地佇立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奇妙生花,充滿魅力,讓人驚艷!
可以說,郭亮人,完全溶浸陶醉在石頭的奇妙懷抱之中。
當問起為何用這笨拙的石頭營造一切時,老鄉(xiāng)笑話我們道:“石頭是我們的一切,那兒有祖輩的靈氣 ,是后輩的希望,制造石器,只花力氣,不花錢。為何不用……習慣了,不用還難受吶!”
郭亮人安家在南太行的峭崖之巔,從他們內(nèi)心深處,這是一塊造物主為他們挑選的鐘愛之地。正因為南太行,有山有水,從而使得這里既具備了北方山水的雄偉,又具備了南方山水的靈秀。巨石世界的莽林懸壁,阻隔了外族侵擾,保佑了他們世世代代得以延續(xù)免遭災禍。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巍巍南太行山,峽谷深邃,壁立千仞。郭亮人,在萬丈深淵的懸崖峭壁上,硬是從巨石世界里開鑿出了 “掛壁”公路,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成為罕見的人文景觀,實在是令人驚嘆,壯哉,驚天地泣鬼神!
郭亮洞對面的絕壁邊,就是巨石壘砌而成的三個觀景臺。許多攝友拍下奪人眼球的掛壁公路照片,都是在這些觀景臺上拍攝的。最南端的觀景臺最大,角度最好,可180度橫掃掛壁公路,讓人眼所及的視角內(nèi)得以享受到最大的震憾!
謝晉蝸居
臨近晌午吃飯前,我們從觀景臺去了南太行群山下的石寨子。這兒有著名導演謝晉住過的一間石屋。
一九九零年深秋,著名導演謝晉執(zhí)導《清涼寺鐘聲》時,為原始古樸的村落風貌和壯美太行景色所吸引,選中郭亮村,拍攝外景。山里人熱情接待,讓謝導挑選落宿處。謝晉來到這間小屋子,推開窗戶,見雪花飄飄,窗外青瓦染白,遠山蒼茫,吟誦了一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就選定在這兒居住。
房東李章鎖、申秋英夫婦,捧出新縫的被褥,每天給謝導燒水煮茶。謝導為感謝房東,提筆為他們寫下“太行明珠”。至今,小屋內(nèi)的木、床、桌椅和各種擺設,還保留著原樣,李章鎖、申秋英夫婦遇到游客時,常常念叨著謝晉的許多故事。
伴隨著謝導的影片公映,越來越多的劇組奔向郭亮村。此后,先后有《走出地平線》、《倒霉大叔的緡事》、《戰(zhàn)爭角落》、《舉起手來》、《天高地厚》等六十多部影視片,選在此地拍攝。著名演員楊在葆、許還山、趙麗蓉、濮存昕、趙炎、郭達、潘長江等都曾在這里拍攝過影視劇。郭亮村,因此而被譽為中國第一影視村。
……..
遠處,一縷陽光灑在山石壘成的山坳間,悠閑的牛羊,倘詳在奇石、叢林之間覓食。深秋之色,鮮紅欲滴的山楂、拳頭大的核桃,掛滿枝頭。金黃色的柿子,早已串掛在家家戶戶的庭院里。石煙囪吐出的青煙,裊裊不絕,郭亮小村,原汁原味,仍生機勃勃遺留在一派世外桃源久遠風貌里……
面對絕壁之上的郭亮村,當我們再一次,把當驚世界殊的壯景,通過鏡頭捕捉收集下來之時,這趟南太行之旅,也就悄然的結(jié)束了。
一剎那的瞬間,旅人的眼眸,禁不住再一次回溯到眼前這座懸崖上的村莊上。它,簡直就是佇立在云端里的一個奇跡!歷經(jīng)風雨,而不染絲毫的世間紛紛塵埃,為世人撰寫著遺世不絕的美麗傳奇!
旅行tips:
景觀—郭亮村,深藏于既有雄強而蒼茫的石壁景觀的萬仙山中。萬仙山,有妙曼而秀雅的山鄉(xiāng)風韻,集雄、險、奇、秀、為一體,更有紅巖絕壁大峽谷、影視村、絕壁長廊、天池、蓮花盆、白龍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龍?zhí)镀俨?、五峰山林海、磨劍鋒瀑布、七郎峰、螞蟻山等200多處絕世景致。一條完全由人工開鑿的1250多米的絕壁長廊,更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交通信息—-至萬仙山-郭亮,十分方便。南方來的游客從鄭州乘火車到新鄉(xiāng)站下行車大約1小時。北方來的游客直接在新鄉(xiāng)下車。轉(zhuǎn)乘汽車到輝縣行車30分鐘。
輝縣每天上午八點中午一點有開往郭亮村和南坪鄉(xiāng)的汽車,行車3.5小時,車費10元。如果時間不湊巧,也可乘車到小寨鄉(xiāng)(10元)下,再轉(zhuǎn)乘三輪車(2元)前往郭亮,隨時有車。
門票價格—成人票80元,學生票45元。
住宿飲食—家家戶戶皆為好客的民宿,石屋石舍,吃山野風味,品粗茶淡飯,有淋浴,有電話,衛(wèi)星電視。村子的氣溫比之城市里低10度左右,需帶必要的衣物。如果對溶洞感興趣,最好帶上你的防水手電或者頭燈。村里物質(zhì)供應豐富,價格公道,不必自帶干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