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寧 文/圖
導語: 行走于呼和浩特的鬧市中,一座精美的牌坊,橫跨在大街上空,令人矚目仰崇。
古老牌坊下的這條街,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就位于呼市大南街大召寺附近。
它不同于與人們常常在江南、云、貴、川等地所見的老街,設計營造的小巧玲瓏,而是大開大合,粗狂而猶勁,一派北國明清建筑風格,全長一公里多,名為塞上老街。附近有內蒙古境內最著名的黃教圣地——大召、穆斯林圣殿大清真寺,還有眾多充滿異域風情的街巷穿插于期間,被譽為古老呼市唯一雋刻久遠歲月印記的舊影濃縮……
漫步街頭,更可發現幾百年蒙漢藏回和其他民族的熔合,留下的生活印記,比比皆是。古董古玩、舊式理發店、老字號飯莊、各式有人的蒙漢回小吃,一而再再而三,給人帶來對這條老街的浮想聯翩、無限遐想……
充滿伊斯蘭風情的古街巷
當地人稱老街“回民街”。遠古時,波斯薩珊王朝的商人攜帶著棉花、羊毛及制品、大宛馬,鐵、鉛鋅、鉆石、雕像、珊瑚、琥珀、香料和珍珠,還有西域的琉璃、寶石、葡萄、石榴、胡桃、無花果等瓜果,在這兒與中國商人的絲綢,茶葉、糖、瓷器、樟腦、肉桂、金銀、漆器、竹器等商品交換。他們的后裔留了下來,居住在此,形成了穆斯林回族人口聚集區(1950年被當時的歸綏市人民政府設立為中國第一個回族自治區。1954年,更名為呼和浩特市。2000年,國家劃定呼市的回民區七街一鎮為回民自治區)。
老街,幾百年來,在這一買一賣的鬧市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韻味和品格。如今沿著這條伊斯蘭風情街,一路走下去,兩側布滿黃色主的墻壁,鑲嵌著疊拱和穹隆造型的彩色門窗,柱石塔樓上,豎著的一個個渾厚飽滿的圓頂洋蔥頭式的屋頂。無疑,這兒的氛圍告訴旅人一行,它們原本來自阿拉伯世界,但現今早已融入華夏大家庭了。
寬巷子,是呼市回族聚集地,居民約七成為回族。該街區伊斯蘭文化氣息,分外濃郁,民族特色,尤為鮮明,里外都是伊斯蘭風格的建筑。沿街的商鋪,餐飲最多,還有牛羊肉鋪、干果店、水果店、超市等。這里的早餐以面食為主,品種繁多,如餡餅、清真羊肉串、蒙族涼粉、巖燒乳酪、四云奶蓋貢茶等,側巷里的蒙古族的火鍋、土豆超人辣焙子、白老三羊雜碎、弓二莜面、韓老二土爐焙子、楊老大焙子、萬盛永醬牛肉,爾薩大盤雞、一歲羊火鍋、張小六燒烤、邦邦兒什錦火鍋,讓吃貨們眼花繚亂,難以選擇。
老街的小吃,要數羊雜碎(道北羊雜碎、貝爾羊雜碎最出名)、馬林焙子、西貝、晉澤莜面、格日勒阿媽奶茶、牛肉干、釀皮、油炸糕、駝肉餡餅等,最撩人!
當然,能在全國叫上頭牌的小吃,非呼市燒麥莫屬:“無燒麥,不青城”,可以一句而概之。德順源、德興源、德璽源、老綏元、曹忠燒麥等都是一流燒麥,全市最著名的老字號燒麥店都集于老街,深受當地人的喜愛。每當開齋節和古爾邦節,這里更是一派繁華景象,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依克召”的三絕:銀佛、龍雕和壁畫
蒙語稱“依克召”,意為大廟(漢名原為弘慈寺,后改名無量寺),挨著老街。是呼市內最大的黃教格魯派寺廟。大召寺,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明隆慶年間(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受封為順義王后,與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建起了弘慈寺。沿中軸線建有牌樓、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西配殿、九間樓、廂房等建筑,是內蒙古境內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筑。
旅人一行,進了山門,邁過過殿,始踏入鋪上黃色琉璃瓦的輝煌主殿。佛殿內有高2.55米的銀鑄釋迦牟尼像。釋迦牟尼像前,有一對金色木雕巨龍蟠于木柱之上,作雙龍戲珠狀。殿前漢白玉方形石座上,佇立著一對空心鐵獅,昂首仰視,形象別致。寺前原有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被譽為“九邊第一泉”。當年,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為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寺廟改為不設活佛的寺廟,僧侶們亦取消了轉世的規定。
大召內珍藏品極為豐富,其中鎮寺之寶有:銀佛、龍雕、壁畫,被稱為大召“三絕”。銀佛,即供奉在佛殿內的釋迦牟尼像,距今已有四百余年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銀佛之一。此外,大召的各種彩塑、金銅造像、巨幅唐卡、一百零八部甘珠爾經卷,以及宗教活動使用的各種法器、面具、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一一在歷史歲月的流逝中,不僅把大召幻變成一處佛教圣殿,還給今人留下神奇獨特的“召廟文化”,宛若一塊來自大草原的歷史活化石,把千百年的草原變遷史完整美好記錄、流傳了下來。
望月樓下的古樸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老街北門外,它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大寺。當地人告訴我們,歷史上,大批回族居民從絲綢之路的新疆各郡遷來,漸漸在這里扎堆,并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清真寺。
清真大寺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式建筑,又帶有明顯濃厚的伊斯蘭風格。挑檐式山門,坐西向東,中開三門,一大兩小。大門上刻有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所制“清真大寺”橫匾,兩側由“國泰”“民安”兩短匾做襯。大門一般不開,只在開齋節、古爾邦節、圣祭時才敞開,平時人們由南、北兩個小門進寺。
旅人一行漫步老街時,實在難以想象,在車囂人喧的鬧市中,一座莊嚴絢麗、古色古香的伊斯蘭清真大寺,竟獨自坐東向西朝向圣地麥加,寧靜安詳,安落在這熙熙攘攘的大街口。
進入大寺,一座高聳入云的望月樓,會像地標一樣,引導你一步步走向純潔清凈的經堂大殿。它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筑,高大宏偉,莊嚴肅穆,可同時容納五百多人聚禮。
。圣殿基地約1米高,殿長26.50米,寬16.50米,為水磨青磚中式建筑。殿內規模宏敞,由十二根紅漆大柱,撐起殿宇穹廬。廳柱上有雕刻精細的刻著《古蘭經》,刀工講究,可謂巧奪天工。整個大殿的頂梁、天花板,繪著色彩鮮艷的裝飾畫,綺麗多彩,匠心獨運。墻壁潔白無暇,書以碩大伊斯蘭文字,莊重典雅。南北兩側墻上,繪制了伊斯蘭圣地麥加的“克爾白”圖,描繪著麥加城內全世界穆斯林所朝拜的那座方形石殿——“天房”。寺內還藏有珍貴的《古蘭經》三十卷。
大殿圣殿門向東,為三開拱式門,門前有約長3米寬同圣殿的月臺,三面用青磚矮墻圍著。圣殿門上,有阿拉伯文的磚雕及花卉磚雕相襯托。圣殿的后壁上,分別雕刻著魏碑體“認主獨一”、“日監在茲、極樂真境”,墻中間是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時任綏遠都統的馬福祥(回族)題寫的:“正心誠意修身”以及“見性”、“明心”。馬福祥的楷體手書,筆勢雄渾,蒼勁有力。清真大寺內的裝飾紋樣都用阿拉伯文、幾何線紋和各種植物做題材,具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
圣殿最具特色是其頂部。旅人一行登高眺望,可看到5座出檐小塔樓,將殿頂連為一體,四座玲瓏六棱塔樓,簇擁著中間一座八角塔樓。中間塔樓頂上,矗立著一彎新月,閃閃發光。整個殿頂錯落有致,起伏多變,極具藝術性。
坐落在后院東南隅還有一座望月樓,是一座磚木結構六面四層的塔樓,高36米,它建筑于1939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前呼市的最高建筑。望月樓內設旋梯,可盤旋至頂。第二層處由懸臂梁挑出走廊,環以欄桿,樓上有一六角攢尖亭,頂飾一彎新月。
望月,就是看月亮。按照伊斯蘭教教義規定,每當伊斯蘭教歷九月(稱拉姆丹月)戒齋一個月,稱為齋月。在齋月月首、月末,請德高望重者,登上望月樓,進行觀察,看新月呈現,決定封齋和開齋的日期。大寺望月樓的特殊之處是它的一樓兩用。它即可望月又可念“邦克”(阿拉伯語,意為喚醒)。其二層由懸梁挑出回廊,稱為“邦克樓”,伊瑪目教長在禮拜前站在上面念“邦克”,召喚人們去禮拜亦稱“喚醒樓”。
“望月樓”巋然向上,雄偉壯麗,其一側還有一座高聳入云的宣禮塔,拔地凌空,秀出云 表。登樓遠眺,可以把青城城郊內外的山川物景,盡悉收入眼底。
古人常用“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來比喻隱秘的美妙山水田園。來
到呼市老街,千百年來立于熙熙攘攘鬧市中的召廟、大寺,給了旅人某種啟示:只要心中有美景,舉目無處不是山水田園。沉浸入物我兩忘的心境里,則哪怕身處最世俗的市朝中,也一定可以排除嘈雜紛念而自得其樂,從心底身處獲得靈魂升華所需要的力量…….
旅行tips:
乘機或火車抵達呼和浩特后,市內除有招手即停的出租車外,建議多乘公共交通,可以更好的觀賞這座塞上古城的各處風貌。
交通概況:公共交通(僅供參考):3路、6路、8路、13路、19路、24路、38路、42路、58路、59路、74路、302路至光彩市場站或大召站下即可到達景區。
大召寺開放時間:(5月1日-10月9日)8:30-18:00;(10月10日-4月30日)9:00-17:00
大召寺門票信息:成人票35元
祈禱時間:每月初二 上午誦經、初八 上午誦經、十五上午誦經、二十五 上午誦經門票·開放時間:成人票35元
清真大寺:免票。
開放時間:8:30-18:00
當地土特產: 奶酪(奶豆腐),正宗的奶豆腐一般非蒙古族人群不習慣吃;商業化的奶豆腐加了奶粉和香料,被大眾所接受,可以到大型超市選伊利品牌。
風干牛肉干 ,選擇上等原料, 曬干而成。外觀上看是大塊肉干,耐咀嚼,非常解飽。
奶皮(蒙語為烏日沫) ,有兩種:一種是將鮮奶、牛奶或馬奶、駝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兩天,奶子發酸后,在表面上形成一層薄皮,稱圖黑烏日沫,也叫“珠黑”,即生奶皮子,是做黃油的原料。 另—種是將鮮奶熬開后放入器皿里放涼后表面結成薄奶皮,稱寶勒森烏日沫,即熟的奶皮,是酥油的原料。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
制法是將鮮牛奶入鍋煮熟后,控制火力,微火烘煮,并不斷攪動,使水分慢慢蒸發,奶汁濃縮,在鍋底凝結成一個圓形的黃色奶餅。香膩脆。
炒米 ,蒙語叫做“蒙古勒巴達”,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對上酸奶和白糖等攪拌,解餓又解渴。
馬奶酒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制馬奶酒季節。蒙古族婦女將每日清晨4-8 時無污染天然純鮮牛奶、馬奶收貯于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后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酸甜但不能喝完酒出去迎風)
奶酒 ,“薩林阿日喀”是蒙古語的音譯,漢語又稱之為“蒙古酒”。它是在馬奶酒的基礎上通過蒸餾工藝制成的。每當蒙古族向您敬獻哈達和奶酒時,是對貴客的最高禮儀。
莜面 ,莜麥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期短,成熟后子實容易和外殼脫離,磨成粉后可食用,就叫莜面,也叫裸燕麥面,又叫油麥面,這種植物的子實也叫莜麥。由莜麥加工而成的面粉。營養成份是其它面粉營養成份的七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