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旅游網訊www.jskjpub.com 陳魯寧 文/圖
導語:建筑,堪稱是城市的語言。內蒙古博物館,是十年前建區60周年時的獻禮!給大青山下的呼和浩特市,增添了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成為四方來客尋訪內蒙古文化淵源的地標,讓人們從中可以探訪到這座首府城市文明之源與寥廓草原吹來之風里的萬古神韻……。
大青山下就是呼和浩特,來來回回出差去過好幾次。每次只要有點時間,總會去內蒙古博物館轉轉。旅人之所以特別喜歡拜謁?博物館,那是因為旅人相信,博物館,可以讓人們通過一種最自然的捷徑走近歷史和文明。在博物館里,人們可以遙望得最深遠、攝入最多的知識,以最短的距離觸摸濃縮的歷史。走進它,只需抬頭看,歷史就在眼前!
呼市的內蒙古博物館,是一幢富有民族特色的白色建筑,與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相比鄰。博物館和大劇院,作為一個完整的建筑群,宛若從草原吹來的氈包,融合了諸多草原文明的元素,使整個建筑群既現代、具多重抽象涵義,而又雄姿崔嵬、氣宇磅礴。
拾級而上前,主入口區平臺處的成吉思汗雕像,與遠處延綿蒼茫的大山融混一體。兩座龐大的透明建筑,寓意蒼狼白鹿,或是雙馬奔騰。巨大的鋼鐵結構,則象征著一條條連接歐亞的堅固橋梁,而蒙古高原就坐落在其間。突兀的兩個橢圓蒙古包造型,無疑承接著日月精華,匯聚著遠古草原文明,讓參觀者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博物館是免費領取門票。它龐大無比的身軀伸展達5萬多平米,光展廳面積就有2萬多平米。一條以“草原文化”為主線的展示脈絡,形成“草原文化系列展覽”、《遠古世界》、《高原壯闊》、《地下寶藏》、《飛天神舟》和《草原雄風》、《草原天驕》、《草原風情》、《草原烽火》等主體陳列板塊,宛若一條多彩的哈達,把草原文化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的演繹,一覽無余的呈現出來。《草原日出》、《風云騎士》、《草原服飾》、《蒼穹旋律》、《草原華章》、《古道遺珍》六個專題陳列,則以聚焦亮點方式,勾勒出風從草原來的六大濃彩精華,猶如一位老者,拉著馬頭琴高低頓挫間,吟唱出大美內蒙古的前生今世。?
進了展館,可見設計構思以博大深邃的蒙古文化為基石,融入現代的設計手法,內部的二層平臺上高聳著圓形的天窗,成為外部造型的亮點,同時它也是塑造內部神秘空間的要素。寬敞碩大的公共空間,憑借光影的變化,以清晰的層次變化,詮釋著神秘蒙古文化的神韻。琳瑯滿目的精美展品,令人目不暇接,“百科全書”般得濃縮出億萬年來草原文明的變遷。
匈奴、東胡、烏桓、鮮卑、突厥、契丹、女真、黨項、蒙古等少數民族文物、藏品竟達十萬余件(套)。其中新石器時代小河沿文化鳥形雙系陶壺、商代彩繪鼎形蓋雙耳黑陶罐、春秋夔紋龍耳套環青銅罍、唐代褐釉劃花盤口穿帶瓶、遼代鏨花銀盞托、清代彩繪雕飾蒙古象棋(雙方各有一王、一帥、雙車、雙駱駝、雙馬和八條獵狗,成吉思汗經常與士兵們對弈,后來成為內蒙古盛行的一種游戲),還有匈奴王冠飾和帶飾、鮮卑貴族步搖冠飾、漢代鎏金及瑪瑙馬飾具、珍珠團龍袍等文物,實屬全球罕見珍品。
參觀者徜徉于精美的展館之中,一定會發現,這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有一個故事,都有著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片段,它描繪著蒙古和眾多北方民族的歷史進程、草原放牧、游牧生活、文化娛樂、風俗禮儀、宗教信仰,展現出了蒙古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這座博物館,宛如一本厚重的書籍,記錄著蒙古歷史文化的神秘莫測與悠久深遠,將千百來的繁雜繽紛歷史文化躍然映現于展廳內和墻壁上,讓旅人深切地感受到內蒙古鮮明的民族特色和草原地域特色。
博物館作為建筑,不僅是時代的鏡子,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還成了一種承載文化藝術和歷史的“容器”。每每旅人流連忘返拜謁內蒙古博物館后,總讓旅人對廣闊的草原增添出發自心底的尊崇,耳旁仿佛又聽見那優揚的馬頭琴聲,空氣中又飄逸出奶茶的醇香,勇敢彪悍的草原部族影像,又一一回閃浮映現在眼瞳里,而這一切,全緣于博物館所帶給我對草原歷史文化細膩精致的一面的沉迷體驗......
旅行Tips:
簡介——內蒙古博物院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國家一級博物院,也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建立的博物館。館區造型獨特,設備先進,內藏文物珍品達10萬余件。是國內外游客了解內蒙古的“百科全書”。國家一級博物院官網:www.nmgbwy.com 支持團體和個人講解預約,預約電話:0471-4614000,0471-4614333
門票——免費,憑有效證件入口處領取。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開放,周一閉館。
交通——呼和浩特市區內乘坐2、3、16、27、53、59、66、67、72、75、89等公交車至內蒙古博物院下車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