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旅游網(wǎng)訊 陳魯寧 文/圖
重慶武隆縣仙女山鎮(zhèn)明星村附近的山崖,藏匿著一個讓人驚嘆的絕美古寨——天坑寨子。它是天然形成舉世無雙的一對姊妹天坑,與武隆天生三橋唇齒相依,佇立于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chǎn)核心地。至今,仍居住著50多戶土家族、苗族原住民。因為其世世代代積淀的人文的歷史,她成了武隆唯一尚未充分呈現(xiàn)于世的原始瑰寶,一處鮮為人知的勝境.......
旅人一行穿過龍水峽地縫,走出幽暗棧道,回旋到武隆天坑群半山處,始知世遺核心區(qū)還有一個游人一般不太去拜謁的奇境——天坑寨子。于是,當(dāng)下決定去一趟,看看這懸空而建的寨子,究竟有何迷人之處?
一路駕車,穿行在云霧繚繞的峰巒間,不多久,天坑寨子,像一條彩帶,從山徑蜿蜒曲折的盡頭云間飄落下來。再沒有比雨霧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此刻,整個眼前的天坑,遍布蒼翠欲滴的俏綠,雨后霧氣,尚未散盡,像淡雅紗巾,一縷縷地纏在它的腰間。艷艷的陽光,把每片葉子上的雨滴,都幻變成了粒粒飽滿的五彩的珍珠。遠遠望去,一幢幢依山而建的黃泥屋舍,宛若天穹下的星辰,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帶上。遠處,若隱若現(xiàn)的嵯峨黛山,層層疊疊,蔥綠的樹木與湛藍遼闊的天空交匯處,懸浮著幾縷縹緲的云朵,恰好構(gòu)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畫。
寨子,就佇立在鍺色連綿大山的半空,與環(huán)繞一圈的山體連成一片,貼著整個巨大的天坑,宛如一條蜿蜒盤旋的巨蟒,構(gòu)建出一座天然的飛鳥難越的 “擋風(fēng)屏障”。拾階而上的石板路,彎彎曲曲一路指引我們走近中坑,才看清楚集雄、奇、峻、秀、幽、絕集于一身的武隆天坑寨子。當(dāng)?shù)厝苏f,天坑寨子,一年四季,云霧縹緲縈繞,好似云中懸浮瓊崖仙境,一刻不停向世人翻掀開其獨特夢幻田園的壯美畫卷。群山,遠近相疊的,影影綽綽,像是一個個睡意未醒的天仙,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脈脈含情,凝眸不語。置身其中,仿若與天仙們攜手,穿越了千年時空,進入一處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沿著盤山棧道攀爬,不斷跳入眼簾的除了青山、白云、參天大樹,還有那原始淳樸的少數(shù)民族風(fēng)土人情遺跡。古時,先有一支土家部落,后來又來了一支苗族部落,因躲避戰(zhàn)爭來到武隆山區(qū),在這碩大無比的天坑里安營扎寨、生活了下來。自此,土、苗兩族,和睦相處,共同開墾荒地耕種糧食,以達到自給自足。他們依山修建了通風(fēng)、防潮、防野獸攻擊的吊腳樓,既實用又美觀。采用禾倉禾架來保存衣物和糧食,避免糧食在火災(zāi)時受損。同時,還在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里,演繹出各自獨特生活習(xí)俗、歌舞、曲樂...至今這里許多地方,仍保留著他們充滿智慧和奧妙的生活方式。
從半山處俯視,中石院天坑,直徑達645米,是世界上口部最大的圓形天坑,因其輪廓形如愛心,又有“大地之心”的美譽。整個天坑四周陡壁峭巖,呈現(xiàn)向東南傾斜之勢,側(cè)坡上生長有高聳的水杉、青岡等長壽樹,坑底緩坡地帶分布著層層綠色盎然的梯田,各處灑落著高高低低的村落民舍。游走在深邃的天坑內(nèi),撲面而來的陣陣鳥語花香,讓人無不陶醉在這詩意田園里——簡直就是一派洞天神仙的遺世景境。
天坑寨子,除了擁有令人流連忘返的自然風(fēng)光,還是一個活生生的民俗博物館、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非遺傳承人集結(jié)地、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的聚集地。據(jù)說,天坑寨子住著擁有12項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項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7位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的傳承人。正是憑著土、苗兩族人,千百年來的恪守,許多非遺文化在這里才得以傳承,愈久迷香,散發(fā)出神奇誘人的魅力。
寨子里,從遠處遷徙而來的土家、苗家人世代居住于此。自古以來,天坑里的原住民,從古到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男耕女織”的傳統(tǒng)生活。來到天坑人家,親眼目睹少數(shù)民族悠久的農(nóng)耕生產(chǎn),生活方式,遇上農(nóng)耕時節(jié),外人還可以參與耕田、犁地、插秧、播種、挖泥鰍、收稻子,去榨油坊榨油,感受勞動的樂趣。在收獲的季節(jié),還能與寨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與土、苗寨姑娘、小伙子跳土家舞,學(xué)習(xí)土家族的“打溜子”、舞彎刀。面對日月星辰,也可扯開嗓子,與山歌臺上的姑娘,放聲對歌,更可近距離探秘土家族“西蘭卡普”的織造技藝,細細觀賞吊腳樓的建筑之美,當(dāng)然免不了,還可大快朵頤、酣暢淋漓地品嘗流傳上百年的土家十大碗佳肴美味……
我們在中坑寨子歇腳時,恰好土、苗族原住民,以一曲“打溜子”開始了他們熱情洋溢的擺手舞。接著,伴隨著酣暢淋漓的土家三棒鼓聲,土家、苗家原住民紛紛拉起游客的手,用最古老的敬酒迎賓方式,以從未見過的高山流水式的斟酒,把酒敬向一位年輕人,沒一會兒,他就連連擺手叫停,否則非醉不可。隨后,大家跟隨最古老的茅古斯舞步,與原住民共同攜手,踏著原始的舞步,感受起令人向往的開拓荒蠻、捕魚狩獵的遠古歲月。
讓人難忘的是,迎賓儀式結(jié)束后,我的同事被熱情的土家姑娘,選為郎婿,牽著待嫁新娘的小手,聆聽了最純正的土家婚嫁風(fēng)俗歌謠“哭嫁歌”后,被熱情滿溢的媒婆引入洞房完婚,在感人肺腑的歌聲中潸然淚下,體驗了一番土家新郎官新婚燕爾的美妙良辰……。
伴著西墜的斜陽,山間的黃昏,來得悄無聲息。恍惚間,我們在天坑寨子逗留了好幾個鐘頭!漸漸騰起的云霧,仿佛在提醒眾人,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山風(fēng),此刻,輕輕拂過松林,傳來隱隱濤聲,雨霧氤氳的迫近,籠罩了遠山近嶺的天地。大山里,也不知啥時,悠悠傳來了土家人吟唱 “梯瑪神歌”——最古老的土家族長篇史詩詠歌。蒼茫悲壯的歌聲里,滲透出土家族巫儺文化的響亮音樂,土家人正是憑借這延綿不絕的歌聲,去感觸神秘古樸星辰天神的旨意,來決定族人生死、命運等重大事項。這天籟般的美妙詠嘆歌聲,讓眾人不由停步,在欣賞的同時,更增添了對生活在此的先民們骨子里崇敬自然敬仰天地的神秘崇敬......
天坑寨子之旅,不僅為旅人一行,展示了一副舉世無雙的世遺與原生態(tài)文化交相輝映的如詩畫卷,還賦予我們,在天坑地心處,貼近觸摸先古原住民真實生活的一次機會。恰如一位先知所說,人生,就是一次永無盡頭的旅行,就是一場生命和文化的輪回修煉。我們因為旅行的探索,走進了天坑寨子,而著充滿生命原動力的絕色古寨,又讓旅人的雙瞳,目睹了獨特而神奇的遺世文化,從而讓原本在都市里煩躁的內(nèi)心,收獲了一份絕無僅有的寧靜和感動.......。
旅行tips:
交通:
汽車:重慶南坪四公里汽車站——武隆汽車站(2.5小時,60元/人,滾動發(fā)車)。
火車:重慶北——武隆火車站(2小時10分鐘,24.5元/人)。
武隆縣城——仙女山鎮(zhèn)游客中心(去武隆幾個主要景點玩,都要去仙女山鎮(zhèn)游客中心買票換乘)。仙女山鎮(zhèn)游客中心——武隆天坑寨子景區(qū)(在游客中心地下一樓天坑寨子窗口買票,地下二樓乘坐景區(qū)中轉(zhuǎn)車)。
門票信息:
票價:120元/人,包含仙女山鎮(zhèn)游客中心到天坑寨子景區(qū)來回中轉(zhuǎn)的車費。票價已經(jīng)包含,但是不包含天坑寨子景區(qū)內(nèi)部的觀光車費。天坑寨子景區(qū)從崖口到景區(qū)大門口有個觀光車20元/人,可自由選擇是否乘坐,如果不坐車,可原路返回景區(qū)大門口。
游玩建議:
武隆天坑寨子景區(qū)是《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首站拍攝地。主打民俗演藝和土家族、苗族原住民原始農(nóng)耕生產(chǎn)生活方式體驗,所以主要就是觀看表演和欣賞風(fēng)景。看完所有民俗表演大概2小時左右(屬于常態(tài)化演出,隨時去都可以看到,每個景點都有表演),然后可前往天坑寨子中石院“大地之心”游覽1小時左右,然后可在崖口長廊觀看《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首站拍攝地的全貌,總共游玩時間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