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旅游網訊 陳魯寧 文/圖
重慶的武隆天坑,是世界上唯一水蝕沖擊而形成的獨特喀斯特地質地貌,早在十年前,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赫赫名錄。
從地面直下盲谷式的巖溶峽底,宛若墜入另一個神奇的星球。峭壁遮天,谷深林幽,行走其中,猶如穿行遠古時光隧道。氣勢磅礴的三座天然石拱橋——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經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劈,驚天地兮鬼神佇立于天和地的延綿遼闊的 峽谷空間。峽谷上下,曲折光線反射出的燦白、鍺紅、墨綠和幽藍迷幻色彩,凸顯出莽莽遠古流逝的魅力,可謂驚艷全球,真是任何雕塑家和畫家,窮盡渾身解數,也無法描繪于世。
但旅人沒想到的,親臨其境后,竟為深藏在天坑崖塹地縫處的一條古驛道,所藴藏的真實歷史文化遺址而折服驚嘆……
千百年來,武隆列入自然世遺的天坑,灑落在長達數公里各處的落水洞、豎井、峽谷、石柱、石林、溶洞等地質奇觀勝境,一直就深藏著太多的自然和人文神秘……。
直到旅人乘電梯沿著陡壁下到坑底的一段旅程中,始從天坑四周的陡壁上留有深邃的水線上尋得一點答案。其實大自然在造物時,通過匯聚天坑上部水量巨大的三四條河流,在漫漫歲月流逝間,借助動力磅礴的水流、漩渦、沖蝕、加上崩塌的合力,不停撞擊山崖陡壁,鐵杵磨針般穿鑿出一個個洞口,遂滴水穿石,把一個個洞口開鑿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始形成了今天的石拱橋和龐大的天坑。正是億萬年洶涌的水流沖擊,讓巖穴石谷,形狀千奇百態,色彩通紅斑斕。每一處巖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畫,置身其中,猶如來到仙境一般。
步入天坑底部,是一條蜿蜒曲折的石道,離坑口總有幾百米高,全是盲谷式的幽深峽谷,不時騰起的迷霧,籠罩出一片幽暗迷蒙的景致,宛若進入了未來世界的寥廓疆域。四處崖澗落瀑,氣勢逼人,青藤古蔓,從谷底直上直下盤滿在峭壁上。狹窄的路,行走其中,讓人膽戰心驚,只有本能刺激腎上腺加速分泌,才可抗衡迷霧前方蟄伏的莫名恐懼所帶來的挑戰!
穿過深淵下的青龍橋時,盡管四周巖石崢嶸,有一種陰森蕭煞之氣氛,但慷慨的陽光總算不再吝嗇,照射著低矮灌木,從黑崖深處吐出了誘人的蒼翠。狹窄的石道,漸漸變寬起來,一條傳說中的古時驛道,總算在期冀中露出了顏面……
一千四百年前,這條古驛道,僅可容騎馬或嘎吱嘎吱作響木制驛車通過。驛道旁,佇立著斑駁陸離的天福官驛。大唐盛世下,全國有水驛 260 個,陸驛 1297 個。驛站與驛站之間緊密相連,終于形成了一張點、線、面多管齊下的交通巨網(《大唐六典》記載)。可是,在這張網中,天福官驛,又占據著怎樣的位置呢?
要解開天福官驛的身世之謎,還得翻閱唐朝古籍。著名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館驛使壁記》中寫到,“當時以首都長安為中心,全國有七條重要的放射狀的驛道,通往全國各地”。天福官驛,位于“涪州”和“黔州”之間。由此可確定,它就是位于自長安至荊州、夔州(治所在今重慶奉節縣)、忠州等四川云貴地區這條驛道上的一處官驛 (建于公元619年,后毀于兵燹)。
眼前,我們所看到的驛站,是嚴格按照漢唐時期驛站風格重新仿建的。修復過程中,一切細節都盡量保持歷史的本來模樣。連青磚、灰瓦也是專門到外省定做運來的,屋梁和門窗上的雕花也都是專門進行了“做舊”處理。驛站內,還保留著當時作為劇中道具的馬車、盔甲、刀劍等等。難怪,老謀子會為《滿城盡帶黃金甲》影片,選擇在此拍攝外景。
不大的小院,由幾幢相連的青瓦灰墻的廂房組合而成,古色古香,彌漫著古老悠遠的味道。院前的空闊草地上,高高懸掛起來的大紅燈籠上赫然寫著“天福官驛”幾個龍飛鳳舞的大字,風一吹,仿佛一團火苗,搖蕩在半空。驛站外的柵馬樁、懸掛在高竿上的驛站標旗,則充分顯示出此地為官家公差出入的歇腳處。推門進到院內后便可看到,院內所有建筑為木質結構,風格古樸而典雅。驛站的內庭,由兩個四合院連成的矩形方陣,加起來大約有20來間房舍,不僅有正房、庭院、廂房,還有會客廳、馬廄等。左廳,應為專供官員辦公及接待賓客用的正殿,而右廂則應為官舍及衛士住房。每座廂房的青瓦屋頂上,都有翅角飛檐,琉璃瓦飾,鑲嵌在精妙絕倫的雕梁、木墻里。院壩的角落里,有一輛專供古代官員們外出乘駕的木質馬車。
史載南北朝時期,就已“驛傳合一”了。“驛”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郵”、“亭”、“傳”驛的任務,要承擔公文書信的傳遞,傳達緊急軍情,還兼管接送官員、安撫邊疆少數民族、平息內亂、追捕罪犯、慰撫災區和押送犯人等各種事務,有時還管理貢品運輸和其他小件物品的快遞運輸……
天生橋,就橫跨在天福官驛后壁的陡崖之上,由三座天生石拱橋——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連著天龍、神鷹兩個巨大天坑,構筑成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落。在前后不到數公里的峽谷間,全憑大自然的雨霧、清泉、陡峰、峭壁,沖蝕出橋連橋、洞生洞,橋橋相連,洞洞相通的奇妙風景。這里的峽洞,恍如迷宮,壯觀而神奇,橋洞飛出漣漪,勾勒出一峽、兩坑、三橋、四洞、五泉,渾然天成的勝境,足以讓所有經過的游人,動人心魄,蕩氣回腸,駐足流連,驚嘆不已!
離別大峽谷時,從天洞里涌出的云霧,愈涌愈多,愈涌愈濃,最后竟演變成駭人的暴雨。轉瞬間,一道道閃電,劃破峽谷漆黑的上空,勾勒出峽谷巖壁的輪廓,伴隨震耳欲聾的雷聲,不絕于耳。蒼天像揭開了水幕,暴風驟雨,鋪天蓋地從天際傾瀉而來。然而不一會兒,就雨過天晴。耀眼的陽光穿透三洞,毫無吝嗇地把迷人的光芒灑遍峽谷內外。
大峽谷,也隨著漸漸失去的雨霧,緩緩舒展開它那獨特的地質畫卷。一層層不同地質時期的遺跡,在陽光的反射下,不停變幻出不同的顏色,顯露出嫵媚面龐,飄逸出迷幻風情。七彩繽紛、蒼茫迷幻,醉人的景色,充斥在峽谷上下蒼茫之中,令人樂不思歸、流連忘返。
此刻,那條蜿蜒曲折的古驛道,宛若一位經歷無數歲月滄桑的老者,伸展出手臂,指點今人:一片云霧遮蔽了萬物。云霧散去了,我們都會消失不見。只有這一條古驛道,仍在大峽谷內不屈地延伸,因為它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徜徉期間的靈魂,它才能不離不棄、恒古永生在這宇宙天地之間……
旅行Tips:
交通信息: 乘機高鐵抵達重慶后去各客運交通站,均有發往武隆縣城的班車,首班車7:30分,一小時一班。全程約2小時,票價約60元。武隆汽車站有發往仙女鎮或天坑景區的游客中心的班車,行程約30分鐘。
自駕:經成渝或渝湘高速,根據標識牌駛往武隆縣城,如從重慶主城到武隆要開2個半小時左右,出了武隆收費站過轉盤左轉直走到武隆縣城。
住宿:可以直接在仙女鎮住宿,山上空氣很好,住宿也很多,房間也比較干凈,一般100元/間,也可以在山下武隆縣城落宿,一般客棧價格100-150元/間。
主要景點:天龍橋即天坑一橋, 橋高200米,跨度300米,因其位居第一,頂天立地之勢而得名。一橋橋中有洞,洞中生洞,洞如迷宮,既壯觀又神奇。青龍橋即天坑二橋,是垂直高差最大一座天生橋。橋高350米,寬150米,跨度400米,夕陽西下,霞光萬道,忽明忽暗,似一條真龍直上青天,故名青龍橋。黑龍橋,即天坑三橋,橋孔深黑暗,橋洞頂部巖石如一條黑龍藏身于此,令人膽戰心驚。黑龍橋景色以其流態各異的“三迭泉”、“一線泉”、“珍珠泉”、“霧泉”四眼寶泉而獨具特色。
景區附近還有仙女山、龍水峽地縫、“天坑寨子”、芙蓉江、芙蓉湖和芙蓉洞等景點。
門票信息:天生三硚的票價是135元(含車票和電梯票),學生證87.5元,半價的只是門票,車票電梯票是不打折的。龍水峽地縫的票價是115元(含車票和電梯票),學生證75元,半價規則同上。仙女山公園 60元/人。
美食:武隆美食主要有羊角豆腐干、羊角老醋、土坎晶絲苕粉、武隆牛肉干(麻辣、五香)、蕨精粉(武隆白筍溪)、土家情米酒,烤全羊、羊肉湯鍋、烤魚、豆花飯也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