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一千個人的眼里,只有兩個成都。”
一
趙雷,謝帝,一個是北京人,一個是成都人。
今年他們都寫出了一首關于成都的歌,一首是趙雷的《成都》,一首是謝帝的《這才是成都》。先是北京小伙趙雷的《成都》在大江南北火了一把。不久以后,謝帝,一個土生土長的“成都娃兒”,和另一個同樣也是土生土長的“成都妹兒”張靚穎,一起唱了一首《這才是成都》。
此歌一出,立馬在各自的粉絲圈里掀起了不小的爭論,有人說,謝帝這是在蹭熱點;有人說,謝帝這是在攻擊趙雷;當然,也有人說謝帝的《成都》才是真正成都。
其實都然,也都不然。
雖然說謝帝是玩嘻哈的,嘻哈這種音樂風格是很有攻擊性,但如果你仔細聽完他的那首《這才是成都》,看看歌詞,你會發現他僅僅是站在一個成都人的角度告訴你一個事實:
“成都并不是只有傷春悲秋的一面,而我給你們的,是成都的一幅素描而已。”
這兩首歌都沒什么毛病,分別代表著的是一個成都的兩種印象。倘若把成都比作是一枚硬幣,這兩個人演繹的“成都”,都可以說是這枚硬幣的其中一面。
二
人人都會到成都玩,卻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在成都玩。成都是一個江湖,就像是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一樣,有各種門派,有各種套路,想了解它,你得知道如何尋找它的魂到底在什么地方。
成都人會給你說:我們也有上千年的歷史,我們有劉關張,我們有諸葛亮,我們有錦里、武侯祠、青城山、都江堰、寬窄巷子、金沙遺址,你去嘛!好耍得很!
但成都人基本很難會親自帶你去這些地方,哪怕是帶你去了,他們自己也不會進去,而是自己在外面的茶館里點一杯茶坐著等你。
等你出來以后,再拉著你穿過幾條街,再走過幾條巷,不管時間和空間的上的距離,最后居然來到一個面館子、冷淡杯、串串店、火鍋店里大快朵頤,或者開著車,跑得更遠一些,去一個農家樂里來上一鍋羊肉湯,柴火雞。
很多外地人不理解,為什么為個吃的要大費周章跑這么遠?大抵是成都人覺得“吃好喝好耍好”這三樣,這才是對真正朋友的尊重。
因為成都人真正把成都當成自己的家,如果說錦里、武侯祠、都江堰、青城山、寬窄巷子、金沙遺址這些名勝風景是成都的一面,人人都知道的一面;而那些外人所不知的面館子、冷淡杯、串串店、火鍋店、農家樂才是成都的另一面。
成都,一半是重,情感之重,歷史之重;一半是輕,生活之輕,態度之輕。
三
只要知道了成都的這兩面,你在成都就找到了行動的方向。可對于外地人而言,特別是第一次來到成都人而言,找到成都的“重”容易,打開手機地圖輕點一下就可以,但尋找到那些真正的,地道的,成都的“輕”,卻好像成了難題。
那有辦法嗎?有。
成都是一個開放性和包容性都很強的城市,而且成都人也很能跟上時代的腳步,也開始了關于自己城市精神內涵的革命性改造。而成都的“耍街”正是這一系列革命中的佼佼者。
“耍街”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以“耍”為精神內核,集合了成都“輕”這一面的休閑文化中心和商業街區,在這里,只要是成都人每天能接觸得到的,它都會毫無保留地呈現給你。吃,喝,娛樂,全都是最成都化的感覺。
以成都空港耍街為例,距離成都雙流機場也就是十分鐘的路程,下了飛機,打個車起步價直接就可以到達目的地,方便快捷,而成都最具特色的燒烤“張小宇”燒烤就在這里,必須一嘗;
來成都,肯定是要去看大熊貓基地,再往北行到新都,又一個耍街——藍光花滿庭耍街就在這里,如果你想感受下吃到最貨真價實的牦牛肉到底是什么感覺,這里是每一個成都人都會來到的地方;
然后再如位于城西的藍光COCO蜜城耍街和藍光COCO金沙耍街,地點就在金沙遺址附近,在感受過成都三千年歷史的滄桑變遷后,成都是共享單車最好的發展地,你可以騎著單車,在車上感受下城西的精致閑散,然后再享受享受成都最地道的川味火鍋和酒吧;
除此之外,倘若你從青城山或者都江堰回來,一路向東往成都進發,從郫都進城的時候,也千萬別忘記這里還有一個藍光幸福滿庭耍街,這里有成都很有特色的主題餐廳;
市區內的景點,在你游玩之后,也一定要去藍光COCO國際耍街、藍光COCO時代耍街以及藍光東方天地耍街,位于主城區的這一系列耍街,更是基于成都主城區來打造的,小到蛋烘糕、大到精品川菜酒樓,茶館酒吧應有盡有。當你從錦里,武侯祠,寬窄巷子游覽一遍過后,來這里再加一加油,將會給你的成都之行增加更多的有趣回憶。
兩個“成都”,一個在景點,一個就在“耍街”——兩種不同的文化價值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成都整體,而文化的意義也在于此,它不是基于成就來衡量,而是如何將這種成就延續下去,以及被更多的人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