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旅游網訊 元月4日,新年伊始,湖南芷江旅游愛好者協會組織芷江旅協張三豐研究會會員深入到芷江佰瀑峽景區張三豐修煉地遺址考察,現場聽取了景區相關人員對張三豐修煉地遺址的介紹及張三豐在佰瀑景區修煉的傳說,并對如何借助張三豐這一名人故事推進景區旅游發展的問題與景區進行交流探討。
游客在佰瀑峽景區張三豐修煉地遺址搭帳蓬
芷江佰瀑峽景區位于湖南省懷化市芷江縣三道坑鎮小漁溪村,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生態品牌景區。景區組織本地專家、學者挖掘佰瀑峽景區文化資源的過程中,發現這里流傳著武當祖師、太極宗師張三豐在此修煉的傳說,并初步確定了張三豐修煉地遺址所在地。考察中,芷江旅協張三豐研究會一行發現,張三豐修煉地遺址地處財神崖瀑布上面的長壽坪,地勢相對平坦、幽靜,峽谷內古木參天,溪流淙淙,鳥語蟲鳴,組合成天然的催眠音樂,非常適合修煉。張三豐修煉遺址上的茅屋已經不在,但用青石壘砌的屋場坪、古院石墻依然清晰可見,斑駁陸離的外表充滿著歲月沖洗的滄桑。預計古院石墻始建于幾百年前的宋元時期。據史料記載,張三豐自稱懿州人,而據清朝乾隆二十二年撰修的《沅州府志》記載,芷江古稱懿州。研究會正在研究張三豐與芷江的歷史淵源,佰瀑峽張三豐修煉遺址的發現為論證張三豐是芷江人增添了新的證據。
湖南芷江佰瀑峽景區風光
考察中,芷江旅協張三豐研究會專家對該景區流傳下來的張三豐傳說進行收集、整理,并研究發現,佰瀑峽景區及周邊存在著大量與張三豐社會活動有關的線索、資料。如在清朝乾隆二十二年撰修的《沅州府志》和清朝同治八年撰修的《芷江縣志》中的古地名中,佰瀑峽附近有明山道觀、真武塘、道人村、祖師村、漁溪等,均與武當祖師張三豐所信仰的道教、所創的太極文化有關聯,研究會將繼續對這些發現進行進一步研究、論證。(楊樂天 楊 靜)
佰瀑峽景區張三豐修煉地遺址青石壘砌的屋場坪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