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旅游網訊 呈坎,宛若一顆明珠,鑲嵌在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黃山風景區一偶,常常不為游客所知,孤傲獨守著靠一己之力孕育出千年文化積淀的一方厚土!
呈坎原名龍溪,始建于東漢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宋代理學大家朱熹贊其為:“呈坎雙賢里、江南第一村”。久已被視為徽州的風水寶地,成為前人探索發現生命玄奧,感悟先哲圣言的神秘小村。
我們在早春去拜謁她,全因為她獨有的易經八卦之學底蘊迷人之處。千百年來,“游呈坎一生無坎”的傳奇過坎文化,讓許多性情中人視其為易學之圣村,在諸多人的眼中,呈坎,遂成了一方圣潔之地。
當我們真真切切踏上呈坎之地,面對構思奇特之水口的清波,翠柳倒垂,白鵝浮水,綠蓮乍吐的鄉景,跳入眼簾的并非是高深莫測的依易經八卦之理兒建構的布局,倒是那古村落里間飄逸出的淳樸氣息,讓你可以放開身心,感受自然,放飛自我,激發著你去一步步深度體驗古鄉村村民日常生活的濃郁氣息。
邁入小村,總覺得有種神秘的力量始終縈繞在青青石板路的上空。當地人頗感自豪告訴我們,整個村落是先人按《易經》、“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選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如若外鄉人獨自進村,基本上是無法找到出路而歸的!
呈坎村內古老的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過,形成八卦陰陽魚的分界線;村落周邊矗立著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與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為中國古村落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
中國國畫大師劉海粟曾說過“登黃山不可不去呈坎”…..大家都沒想到,他居然是全國獨一無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著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歷史研究價值的古建筑群體。亭、臺、樓、閣、橋、井、祠、社及民居,無不匯集表現出徽派不同風格的精湛的工藝及巧奪天工,一尊尊石雕,還有磚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立體建筑藝術展現的淋漓盡致,堪為古徽州之最!
特別到了明清時代,從中原地區躲避戰亂,歷經漫漫遷徙來到此地的人家,通過家族、血緣關系為紐帶,構建出以同姓同族聚居的小天地,除開以風水選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別注重對水的活用,還特別尊儒重教,以祠堂、書院、牌坊等文化構筑起道德操守的標桿。舊時村民祭灶神時,貼紅紙上寫的是“天地君親師”五個字,把尊師當作一種美德。家族間歷來流傳著“三代不讀書,好比是個豬”的俗語,可見呈坎人非常重視讀書和知識。
天下熙熙,皆為呈坎而來;天下攘攘,皆為呈坎而往,但非本族本姓之外鄉人,確很難在此居留……作為羅氏家族的聚居之地,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的呈坎,羅氏人家,可謂枝繁葉茂,人才輩出,成為歙縣“八大家”之一(羅氏族譜記載)宋代龍圖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羅汝楫和其子史志學家羅愿(朱熹詩中所提到的“雙賢”),和另外一位響當當的人物——“揚州八怪”之一羅兩峰都是出自于這里。
只有在你鉆入轉出幽長的條條小巷時,才才有能感受到“田園八卦”的魅力。小村歷經千年現仍有700余戶,近3000人居住在此(其中75%仍為羅姓)。整個村落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東、背靠大山、地勢高爽、選址完全符合“枕山、環水、面屏”的古代風水堪輿。八面環山“恰似易經八卦圖”,村西緊靠葛山、鯉王山,村北有龍山、長春山,村南有龍盤山、下結山,村東緊靠自北向南的眾川河,河之東是數千畝的田園。村中兩條溪水繞村而過,形成了類似陰陽魚的圖形,易經中陽為“呈”,陰為“坎”,于是得名。街巷曲曲彎彎,分不清東西南北,如迷宮一般。因為有溪水,故而小村橋特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優美的環秀橋、明代修建的江南單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橋----隆興橋;十字路口與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著3座打更防盜和節日懸燈照明的明代更樓,由于選址審慎、布局合理,精心設計、施工,古村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以山為本,以水為魂的山水田園特色顯著。
古村至今仍保存的羅東舒祠和長春社屋,可謂是皖南古村落中具有唯一性的氏族符號象征。村里的五條街,大體與眾川河相向而行,呈南北走向,小巷與大街垂直呈東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崗條石鋪筑,兩側民宅鱗次櫛比、縱橫相接、排列有序、青墻黛瓦、高低錯落、黑白相間、淡雅清秀、長街短巷、犬牙交錯、宛如迷宮。漫步街頭、一步一景、步移景異、無處不景、人在畫中、其樂無窮……
呈坎,保存完好的最久建筑有宋、元時代各一幢,其一是長春社,是徽州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羅會泰宅(俗稱老虎潤)為元代建筑,正方形的高閣、宛如古堡。村民說,明清建筑數量就太多了。祠堂、民居、更樓、石橋比比皆是,僅三層樓民居就有好多幢還住著人吶。尤其是羅會炯宅(羅應鶴官邸)石牌樓門罩、羅會炳宅(俗稱石柱廳)木牌樓門罩、須彌座、高大客廳和獨柱旋轉樓梯、羅長銘宅天井魚池、羅季穎宅雕甍鏤棟、羅來龍宅豬食槽天井,不僅讓我們親眼目睹了遠古民宅的斜門、鐵皮門、樓廳美人靠、窗戶遮羞板、石雕、木雕、磚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繪等,長長一串串的古代建筑,是如此充滿特色,而風格奇美!難怪黃山人都說,呈坎村的古建筑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 “呈坎民居甲天下”之美譽,的確名不虛傳!
當我們離別呈坎時,天已近晚,一抹斜陽慢悠悠的飄灑著金輝,村口的水塘里倒映出一層層鍺紅色的漪漣,村民們在淘米洗菜,眼前的一切,宛若一幅凝固在遠古時分的生活畫境,簡直讓人驚羨不已。難怪有位文學大家來過呈坎后,情不自禁嘆道:呈坎——就是“中國最應該去的地方”!
交通和旅游
公路:呈坎,位于黃山市徽州區境內,通過合(肥)銅(陵)黃(山)高速公路,可以從巖寺(徽州區)出口下高速,約7公里左右即可抵達;或者在高速公路呈坎服務區下,步行即可達到,交通非常方便。
自駕:從黃山北大門湯口鎮經205國道經潛口到達呈坎。該路段翻山越嶺、迂回曲折、風景優美,很富刺激性,沿途還有豐樂水庫和水電站等。
門票:80/人(2015年),學生50/人。
旅游線路
景區入口(購票)——水口(拍照點,可賞荷花,必看)——下屋(有個易經館)——燕翼堂(明代老宅,必看)——羅純夫宅——鐘英樓(此處應右拐,往環秀橋方向)——環秀橋(拍照點,也是村中最古老的建筑。橋頭的百年老店環秀軒收藏了大量徽州老木雕、瓷器刺繡之類,必看)——潨川小學堂——長春社(非常值得一看,是古代的社屋。看完之后可原路走回環秀橋)——羅東舒祠(拍照點,被稱為“江南第一祠”,呈坎的精華,必看)——景區出口。
值得探訪的幾個非常規景點:望峰臺(在景區入口附近)、隆興橋(江南最大的單孔石橋,在長春社沿河往下不遠處)、溪東街等。